[实用新型]一种线束固定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49393.5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鹏;袁坤鹏;曹建;李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1127 | 代理人: | 黄伟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线束固定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混合动力车辆、EV等电动车辆中,具备控制行驶用电动机的逆变器、电压控制用的DC-DC转换器等多个高压电气设备,在这些电气设备上都连接有高电压线束,而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车体晃动的现象,从而需要防止在车辆晃动或碰撞时车架在高电压线束上施加过大的载荷。
日本专利文献JP2007-13123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高电压线束保护结构,该保护结构搭载于车辆,具备相互隔开距离而配置的第一电气部件和第二电气部件,在第一电气部件与第二电气部件之间延伸的线缆的路线上至少一部分的区间设有树脂成形护罩,在树脂成形护罩内侧设有包围线束的周围且沿着线束延伸方向自如弯曲的管构件,以通过树脂成形护罩和管构件来减小施加于线缆的外力,所以能够防止在车辆碰撞时在线缆上施加过大的冲击。
但是,上述保护结构是在固定件上增加缓冲结构来保护线束,可是固定件本身仍然存在容易在车架上晃动的问题,导致线束仍然容易与车架摩擦而出现破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线束固定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固定件在车内容易晃动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线束固定件的技术方案如下:
线束固定件,包括互成L形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有位于两者过渡位置的中间棱边、与中间棱边平行的端部棱边及与中间棱边垂直的侧部棱边,第一连接板的侧部棱边和第二连接板的侧部棱边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向L形外凸侧翻折的定位键。
定位键由自侧部棱边垂直伸出的根部和自根部向L形外凸侧垂直翻折的稍部构成,稍部垂直于所处侧部棱边所属的连接板,稍部和根部互成L形。
根部与侧部棱边之间及稍部与根部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
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板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短于第二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
第一连接板比第二连接板短,第二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接板长度的一半。
定位键位于第一连接板上,定位键到中间棱边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L形外凸侧翻折的定位键可插接在车架上的定位孔中,实现插套配合,又因为定位键与第一连接板和/或第二连接板属于一个整体,也就使得整个固定件与车架实现插套配合,从而避免了固定件和车架之间连接件松动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固定件在车内容易晃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线束固定件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线束固定件包括互成L形的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第一连接板1和第二连接板2有位于两者过渡位置的中间棱边、与中间棱边平行的端部棱边及与中间棱边垂直的侧部棱边,第一连接板1的侧部棱边和第二连接板2的侧部棱边中至少一个上设有向L形外凸侧翻折的定位键3。
定位键3由自侧部棱边垂直伸出的根部和自根部向L形外凸侧垂直翻折的稍部构成,稍部垂直于所处侧部棱边所属的连接板,稍部和根部互成L形。根部与侧部棱边之间及稍部与根部之间均通过圆角过渡。
第一连接板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板2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短于第二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第一连接板1比第二连接板2短,第二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接板2长度的一半。定位键3位于第一连接板1上,定位键3到中间棱边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接孔到中间棱边的距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能东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49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腐蚀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制备工艺
- 下一篇:一种高铬稀土钢球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