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0489.3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50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金凤新;王晓庆;胡彦民;崔浩;辛晨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57 | 分类号: | F02C7/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式进气道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进气道是飞机上的进口(或发动机短舱进口)至发动机进口所经过的一段管道,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进气道的增压作用越来越大,在超音速飞行时的增压作用可大大超过压气机,所以超音速飞机进气道对提高飞行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在某些飞机结构中,有时需要采用两台发动机并联工作,且二者的进气道并联在一起,其包含下进气道100,固定结构200及上进气道300。在工作飞机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需要准确调节下进气道100和上进气道300的气体流量比例,故需设计一种可靠的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不仅要保证进气量满足发动机设计使用要求,还要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设计一种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用于调节两个进气道的流量比例,即保证通道结构表面满足设计的调节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所述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结构及驱动机构,调节结构的第一端铰接于固定结构,调节结构的第二端与驱动机构连接,通过驱动机构能够使得调节结构绕第一端铰点转动以调节上进气道或下进气道的进气流量。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成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包括上调节板及下调节板,上调节板与下调节板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在所述上调节板与下调节板相互接触的面均设有对称的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与调节结构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使得驱动机构能够沿着与调节结构连接的铰点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与调节结构通过单双耳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结构的第一面与上进气道3圆滑过渡,以及调节结构的第二面与下进气道圆滑过渡。
本实用新型的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使用较少的零部件即可实现上下进气道内流量的调节,而且本实用新型的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能够满足发动机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运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结构分解图。
附图标记:
100-下进气道,200-固定结构,300-上进气道;
1-调节结构,2-驱动机构,3-转轴,11-上调节板,12-下调节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运动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并联式进气道调节装置包括调节结构1及驱动机构2,调节结构1的第一端铰接于固定结构200,调节结构2的第二端与驱动机构2连接,驱 动机构2的另一端也与固定结构200或飞机的其他结构连接,用于使驱动机构2相对于固定结构2固定,通过驱动机构2能够使得调节结构1绕第一端的铰点转动,以调节上进气道300或下进气道200的进气流量,参照图1中点画线即为调节结构1在驱动机构2的作用下,调节结构1封堵住上进气道300时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可以为作动筒、驱动电机等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成三角形。三角形状的调节结构1把其中两端分别与固定结构200中靠近下进气道100和上进气道300的部位连接,这样使得三角形调节结构的两个面可以与上/下进气道进行衔接,使得流经上/下进气道的气流沿着两个面流动。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调节结构1的第一面与上进气道300圆滑过渡,以及调节结构1的第二面与下进气道100圆滑过渡,以减少气流流过连接部位时的气流损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04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升机用发动机进气装置及直升机
- 下一篇:内燃机用臭氧节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