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框架陀螺仪用的新型集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0905.X | 申请日: | 2017-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01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李雁萍;张树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华禹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59 | 分类号: | H01R12/59;H01R13/46;G01C19/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100 | 代理人: | 魏征骥 |
地址: | 130000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陀螺仪 新型 集流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型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信号传递、集流和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框架陀螺仪用于测量弹体的飞行姿态。由于弹体在飞行时存在姿态变化,而框架陀螺仪的内外框系统在惯性空间中姿态保存不变,因此在内外框系统和弹体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关系。目前,普遍的方法是采用滑环来实现内外框信号的可靠传递。微型滑环是传统框架陀螺仪的一个重要部件,由滑环、刷丝和固定架组成,安装在陀螺仪的外框轴上,用于向内框电位计提供电压信号,并将内框电位计信号传出。在连续相对旋转场合中,滑环是解决框架陀螺仪制导信号传递的一种方法,但在相对旋转幅度不大的场合时,滑环就不一定是最好的信号传递方法,因为这种方法对传递信号品质和陀螺仪漂移都有较大影响。为了解决滑环的这些弊端,采用将滑动接触变为柔性联接结构,减小了弹体转动时柔性导电组件对框架陀螺仪外框轴的作用力矩,保证陀螺仪的漂移性能,但由于线路板是柔性的,存在稳定性差,易损坏,导致陀螺仪工作不稳定,漂移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陀螺仪用的新型集流器,以解决目前因采用柔性线路板存在的稳定性差,易损坏,导致陀螺仪工作不稳定,漂移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柔性线路板顶部的凸出部向正面弯折成V型,该柔性线路板通过弯折处与主体螺杆焊接面的根部焊接,固定螺母与主体螺杆尾部螺纹连接,主体螺杆尾部有过线孔,外壳套接在主体螺杆外部,固定螺母与外壳内部粘接,柔性线路板的两翼从外壳的细缝中穿出,该两翼分别与柔性线路板主体成90度角,主体螺杆头部机构的套帽与外壳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螺杆头部机构的结构是:套帽上有与外壳插接的环形槽,套帽的顶部有圆柱杆头。
所述主体螺杆头部机构的结构是:套帽内部与主体螺杆的圆柱杆头通过胶粘接。
所述主体螺杆头部机构的圆柱杆头上有螺纹。
所述柔性线路板主体正面有焊盘一、焊盘二,其中焊盘一与引线一焊接,焊盘二与引线二焊接,主体背面有焊盘三、焊盘四,其中焊盘三与引线三焊接,焊盘四与主体螺杆焊接面的根部焊接,引线一、引线二和引线三分别从主体螺杆尾部的过线孔中穿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新颖,通过柔性线路板多微带触点双面导通技术,使所述集流器安装在框架陀螺仪上需要把线路板两翼弯折90°后,仍能保持线路板正、反面各分布的4个焊盘导电回路同时导通,传输信号载流量大,导电回路多。
采用主体螺杆使柔性线路板的刚性化固定,使伸出外壳的两翼线路板仍保持柔性导通,而包含在内部的柔性线路板,通过与主体螺杆锡焊导通连接,再辅以胶粘剂和螺纹锁固胶,使之成为一个刚性的主体,提高了集流器工作的稳定性和抗振动、耐冲击能力,从而提高了框架陀螺仪信号测量品质,解决了陀螺仪漂移等问题。
通过外壳细缝使柔性线路板两翼从两个对称细缝中伸出来,而胶粘剂不会从该细缝中流出来,不但保证了所述集流器的结构完整和封闭性,而且有助于后序工作的散热和透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2的右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具体为实施例1;
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具体为实施例1;
图5是图2的A-A剖视图,具体为实施例2;
图6是图2的B-B剖视图,具体为实施例2;
图7是本实用新型柔性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后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柔性线路板2顶部的凸出部201向正面弯折成V型,该柔性线路板通过弯折处与主体螺杆1焊接面101的根部焊接,固定螺母3与主体螺杆1尾部螺纹连接,主体螺杆1尾部有过线孔103,外壳4套接在主体螺杆1外部,固定螺母3与外壳4内部粘接,柔性线路板2的两翼202从外壳4的细缝401中穿出,该两翼分别与柔性线路板主体203成90度角,主体螺杆1头部机构102的套帽10202与外壳4固定连接;
所述主体螺杆1头部机构102的结构是:套帽10202上有与外壳4插接的环形槽10201,套帽10202的顶部有圆柱杆头102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华禹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吉林华禹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09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端子单元及电路板装置
- 下一篇:DP接口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