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3375.4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4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俞晓勇;罗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意达电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2C3/16 | 分类号: | A62C3/16;G06F21/78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31311 | 代理人: | 朱九皋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储存 模块 防火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储存模块防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汽车、火车及其他轨道交通车辆等交通设备都要求记录并保存各自运行期间的关键数据,而这些关键数据均通过某一数据储存模块加以保存,当交通设备发生事故并引发火灾时,存有运行关键数据的储存模块极容易被大火烧毁,不利于灾后事故调查时数据被重新读取、收集和分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交通设备发生事故并引发火灾时,存有运行关键数据的储存模块极容易被大火烧毁,不利于灾后事故调查时数据被重新读取、收集和分析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构件,包括数据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的外部包裹有非晶体介质,所述非晶体介质的外部包裹有密封金属壳体,所述密封金属壳体的外部包裹有防火隔热材料。
优选的,所述非晶体介质为固态非金属介质。
优选的,所述防火隔热材料为纳米微孔隔热板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构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防火隔热材料、非晶体介质和密封金属壳体,数据储存模块固定于密封金属壳体中央,密封金属壳体内部充满固态非金属介质且外部有防火隔热材料将其完全包裹,这样提升对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隔热性能,能够有效地保证数据储存模块在事故火灾中不被轻易烧毁,同时又能满足产品整体小型化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据存储模块1、非晶体介质2、密封金属壳体3、防火隔热材料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一种数据储存模块的防火构件,包括数据存储模块1,存储模块1的外部包裹有非晶体介质2,非晶体介质2的外部包裹有密封金属壳体3,密封金属壳体3能够保证固态非金属介质熔化成液体后溢出,避免液态非金属介质溢出后破坏防火隔热材料的性能。
密封金属壳体3的外部包裹有防火隔热材料4,防火隔热材料4为纳米微孔隔热板材,纳米微孔隔热板材为纯无机材料,不具可燃性,可直接面向火源并承受高温烧烤,具有超低的导热系数和优秀的热工绝缘性能,隔热效率高于常规材料数倍,用超薄的材料厚度即可满足高效的隔热效果,从而不仅能够阻挡外部大量的热量进入其内侧,还能够实现产品整体小型化设计。
非晶体介质2为固态非金属介质,固态非金属介质由硬变软到最终熔化为液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吸热,在固液转变过程中它能够将进入到防火隔热材料内侧的热量进一步消耗掉,从而减缓热源对数据储存模块1的损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意达电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意达电子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33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箱式变电站的自动灭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灭火器箱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