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筒竖向构件过渡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9117.7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3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孙梁;刘晓东;刘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32 | 分类号: | E02D27/32;E04B1/24;E04B1/58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竖向 构件 过渡 连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外筒竖向构件过渡连接系统,用于钢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系统稳固性相对不足,进一步导致钢结构整体的支撑性能的下降,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具备非常加大的支撑性能,进一步提升工程品质的一种外筒竖向构件过渡连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外筒竖向构件过渡连接系统,包括底混凝土墩台和混凝土筏板,所述的混凝土筏板设在底混凝土墩台的上方,所述的底混凝土墩台与混凝土筏板间通过支撑台柱进行定位连接,所述的支撑台柱中设有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的上部与混凝土筏板的上部呈同一水平面分布,所述的支撑组件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弦杆组件;
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H型钢,所述的H型钢的底部与底混凝土墩台固定,所述的H型钢的左侧壁、右侧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栓钉,所述的H型钢的上部设有上顶板,所述的支撑台柱的直径小于等于上顶板的直径;
所述的弦杆组件包括倾斜弦杆Ⅰ和倾斜弦杆Ⅱ,所述的倾斜弦杆Ⅰ和倾斜弦杆Ⅱ的底部分别与上顶板固定,所述的倾斜弦杆Ⅰ与倾斜弦杆Ⅱ间设有呈倾斜状的加劲板,所述的加劲板的底部与上顶板固定;
所述的底混凝土墩台的厚度大于混凝土筏板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上顶板与H型钢通过型钢加劲板紧固,所述的加劲板的倾斜角度为79度,所述的栓钉间的间距为150mm。
具备良好的支撑性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外筒竖向构件过渡连接系统,结构紧凑,提高支撑性能,提升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2-2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外筒竖向构件过渡连接系统,包括底混凝土墩台1和混凝土筏板2,所述的混凝土筏板2设在底混凝土墩台1的上方,所述的底混凝土墩台1与混凝土筏板2间通过支撑台柱3进行定位连接,所述的支撑台柱3中设有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的上部与混凝土筏板2的上部呈同一水平面分布,所述的支撑组件的上部设有向上延伸的弦杆组件;
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H型钢4,所述的H型钢4的底部与底混凝土墩台1固定,所述的H型钢4的左侧壁、右侧端、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向外延伸的栓钉5,所述的H型钢4的上部设有上顶板6,所述的支撑台柱3的直径小于等于上顶板6的直径;
所述的弦杆组件包括倾斜弦杆Ⅰ7和倾斜弦杆Ⅱ8,所述的倾斜弦杆Ⅰ7和倾斜弦杆Ⅱ8的底部分别与上顶板6固定,所述的倾斜弦杆Ⅰ7与倾斜弦杆Ⅱ8间设有呈倾斜状的加劲板9,所述的加劲板9的底部与上顶板6固定;
所述的底混凝土墩台1的厚度大于混凝土筏板2的厚度。
所述的上顶板6与H型钢4通过型钢加劲板10紧固,所述的加劲板9的倾斜角度为79度,所述的栓钉5间的间距为1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潮峰钢构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91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