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板材及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59833.5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6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卢永裕;张书炜;黄孟凯;王文东;吴运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0 | 分类号: | B32B9/00;B32B9/04;B32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板材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板材,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板材及壳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碳纤维板材一般包括两层碳纤维板层及位于两块碳纤维板层之间的夹心层;碳纤维板材与塑胶件进行连接而形成产品件时,一般先将碳纤维板材采用NC机床或CNC机床铣出所需形状,然后采用埋入成型工艺将碳纤维板材与塑胶件连接,现有技术中的碳纤维板材与塑胶件采用搭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碳纤维板材的部分底面与塑胶件搭接,这就增加了塑胶件的厚度,另外,碳纤维板材与塑胶件只是贴合连接,没有稳固的连接结构,从而影响了产品件的结构强度;另外,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产品件的结构强度,有的在碳纤维板材的侧边开设连接槽,采用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碳纤维板材与塑胶件之间的连接强度(连接面积),同时也不会加厚塑胶件的厚度,但是,这种结构大大增加了NC或CNC的加工长度,导致加工时间过长,增加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需开设连接槽,导致碳纤维板材在加工时需配备专用的卡具,同时,在进行埋入成型工艺时需配备专用的模具,由于夹心层通常采用发泡类软材质,因此在受到塑胶挤压时容易产生困气现象,从而影响了碳纤维板材与塑胶件之间的连接强度;因此,复合板材亟需一种具有优良连接强度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板材及壳体。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板材,包括两块碳纤维板层及位于两块所述碳纤维板层之间的夹心层,所述复合板材上设有孔,所述孔至少贯穿一块所述碳纤维板层及所述夹心层,所述复合板材的至少一侧面上具有设于所述复合板材的两板面之间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与所述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开设在所述夹心层上,所述连接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夹心层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槽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作为优选,所述孔垂直于所述复合板材的板面。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板材为矩形板,所述复合板材的其中相对的两侧面上均开设有所述连接槽。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板材中,0.2*T≤L≤1.0*T,其中:T为所述复合板材的厚度,L为所述连接槽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复合板材的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夹心层由发泡材料制成。
一种壳体,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板材,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复合板材连接的塑胶件,所述塑胶件通过所述复合板材的所述连接槽及所述孔与所述复合板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塑胶件与所述复合板材通过埋入注塑工艺连接,所述塑胶件充满所述连接槽及所述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夹心层上设置连接槽,同时在复合板材上设置与连接槽连通的孔,从而增加了复合板材与塑胶件连接时的稳定性;
2、可根据不同需求对孔的位置及数量做相应调整,进而无需针对模具进行调整,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3、塑胶填充成型后,在连接槽及孔内均形成了稳定的连接结构,从而有效增加了复合板材与塑胶的结合强度;
4、在进行埋入成型工艺时,孔的设置还能起到排气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复合板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复合板材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复合板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复合板材;11-碳纤维板层;12-夹心层;121-连接槽;13-孔;2-塑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复合板材1及壳体,复合板材1包括两块碳纤维板层11及位于两块碳纤维板层11之间的夹心层12,复合板材1上设有孔13,孔13至少贯穿一块碳纤维板层及夹心层12,复合板材1的至少一侧面上具有设于复合板材1的两板面之间的连接槽121(连接槽可以是贯通整个侧面,也可以是开设在侧面的一部分上),连接槽121与孔13连通;其中,壳体包括复合板材1和与复合板材1连接的塑胶件2,塑胶件2通过复合板材1上的连接槽121及孔13与复合板材1实现连接,进一步的,塑胶件2与复合板材1通过埋入注塑工艺连接,塑胶件2充满连接槽121及孔13(参见图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联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598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