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装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4434.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6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见;张健宇;黄珂;管跃;张雨;宋超;饶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38 | 代理人: | 张立荣 |
地址: | 2100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器,用于将实验样品封装于石英玻璃管中。
背景技术
在很多实验中,常常会有保存实验样品和药剂的步骤,需要用封装器对样品进行封装,对样品进行抽真空或用保护性气体对样品进行保护。所以封存样品的仪器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主要使用石英真空封装机,并且少数实验室才能配备,使得很多实验成本高,进度慢。而且由于其封装系统设计不够完善或人员经验不足,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如因实验不当容易引起试验样品进入抽气泵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成本低,且使用安全的封装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封装器,用于将实验样品封装在封装管内,包括缸体、封装接头和抽气泵,所述缸体呈中空的圆柱体形,所述封装接头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在缸体的一端,另一端与封装管连接,封装接头与缸体内部连通,所述缸体一侧设有第一气口,顶部设有第二气口,所述第一、第二气口处均设有阀门,所述抽气泵与第一气口或第二气口连接。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计为:所述缸体顶部还设有压力测试仪接口。
所述缸体底部设有支架。
所述封装接头呈圆筒状,内部形成有圆形通孔,封装接头另一端设有环形凸台,所述通孔在靠近凸台一端端部设有扩口。
所述封装接头外侧套设有卡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器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
2、气口处设有阀门,可对气口的开闭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对缸体机封装管抽真空或充保护性气体来进行封装样品的目的。
3、封装管与抽气泵之间设有缸体,可以防止因操作不当而使封装碎屑或实验样品进入抽气泵,能够对抽气泵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封装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封装器,包括缸体1、封装接头2和抽气泵,缸体1呈中空的圆柱体形,封装接头2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在缸体1的一端,另一端用于封装管连接,封装接头2与缸体1内部连通,缸体1一侧设有第一气口11,顶部设有第二气口12,第一、第二气口处均设有阀门,可对气口的开闭进行控制,抽气泵与第一气口11或第二气口12连接。
当第二气口12与抽气泵连接、第一气口11关闭时,可对缸体以及封装管进行抽真空;当第一气口11打开并向第一气口内充入气体时,可对缸体和封装管内充入惰性气体。由于第一气口11的位置低于第二气口12,可根据需要充入的气体的密度等性质来选择抽气泵与第一气口11连接或与第二气口12连接,便于更好的使气体充满缸体。
缸体1顶部还设有压力测试仪接口13,用于与压力测试仪连接,对缸体1内的压力进行监测。
本实施例中缸体1底部还设有支架14,方便缸体的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封装接头2呈圆筒状,内部形成有圆形通孔21,封装接头2另一端设有环形凸台22,通孔在靠近凸台一端端部设有扩口23。
如图5和图6所示,封装接头2外侧套设有卡箍3。
本实施例使用时,由于封装接头2的一端可拆卸的固定在缸体1的一端,所以可先根据所要使用的封装管的尺寸选择合适的封装接头2和卡箍3,先将管夹持装置与封装管进行连接,再将封装管的管口与扩口23连接,然后用卡箍将封装接头2与封装管固定,并对封装管进行缩颈处理。
利用抽气泵以及阀门控制对封装管进行抽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然后对封装管进行热熔封装。
封装管内的真空度是由所选真空泵及实验要求来决定的,可以选择低真空泵、高真空泵或分子泵,然后连接此设备使用。抽真空需缓慢进行,若太快则容易将粉末样品抽出封装管并进入抽气泵中,本实施例在封装管与抽气泵之间设有缸体1,可有效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器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方式得到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未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44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公园内雨水收集装置
- 下一篇:地漏内置可拆卸存水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