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5064.X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20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郭旭晖;田利伟;郭辉;庄炜茜;代焱;雷彬;李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3/00 | 分类号: | E04H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胡建文 |
地址: | 4321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候车区 站房 候车 门洞 布置结构 轨道线 隔墙 线侧 进站 连通 本实用新型 功能区域 节能效果 内空间 入口处 舒适度 分隔 铁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隔墙组将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及至少一个候车区,各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进站广厅连通,各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本实施例通过对第一候车层的空间进行合理划分,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域,使得候车区的进出门洞不与站房主入口直线相对连通,增加了渗透风进入候车区的难道,可有效避免站房主入口处产生的渗透风对候车区的影响,提高候车区的舒适度及站房的运行节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站房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二层设计的线侧式铁路旅客站房主入口外门常年处于开启状态,穿堂风和无组织渗透通风作用较为明显(无组织渗透通风是指通过门窗以及开口侵入建筑物内、未经控制的室外空气以及由门窗缝隙进入室内的渗透风)。调研结果表明,站房单位面积渗透风量在15m
此外,为了确保旅客运输安全有序,铁路站房运营过程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了车票实名制管理和安检程序,而原有的站房室内平面布局未设置相应的功能区域,目前大都在主入口处新增实名制管理和安全检查,造成大量旅客滞留在主进站口和站前广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线侧式铁路站房布置结构,包括布置于轨道线一侧的站房,所述站房包括第一候车层,所述第一候车层具有站房主入口和至少一个进站口,所述站房主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远离轨道线的一端,各所述进站口均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端;所述第一候车层内布置有隔墙组,所述隔墙组将所述第一候车层内空间分隔形成有进站广厅和至少一个候车区,所述站房主入口及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通过进出门洞与所述进站广厅连通,各所述进出门洞均位于对应的所述候车区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且均朝向轨道线开设。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第一候车层内还形成有由所述隔墙组围设形成的进站通道,所述进站广厅通过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站房主入口衔接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广厅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的靠近轨道线的一侧,各所述候车区均位于所述进站广厅的远离轨道线的一侧。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通道与所述进站广厅垂直相交连通形成一T形活动空间,其中,所述进站通道沿垂直于轨道线的方向延伸且其两侧分别形成有一所述候车区。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进站口有两个且分列于所述进站通道两侧,两所述进站口均远离所述进站通道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每一所述候车区有一所述进出门洞与对应侧的所述进站口正对。
作为实施例之一,沿轨道线延伸方向,各所述进站口均与所述进站通道错位设置。
作为实施例之一,于所述进站通道内设有安检位。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站房还配置有第一空调机构和第二空调机构,所述第一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均与所述进站通道连通,各所述候车区均与所述第二空调机构的送风管路及排风管路连通。
作为实施例之一,所述站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候车层上方的第二候车层,所述进站广厅内布置有连通所述第一候车层与所述第二候车层的扶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5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用干法施工的整体浴室安装组件
- 下一篇:一种移动式监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