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冷光源造口内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7181.X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217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红;李贝;潘莉;伍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6;A61B5/10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17 | 代理人: | 陆军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光源 植入 观察 窥器 造口 医疗器械领域 本实用新型 放大镜观察 病变区域 透明材料 造口器官 放大镜 刻度尺 喇叭状 漏斗状 球冠形 造口处 面具 测量 敞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一种冷光源造口内窥器,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漏斗状的主体,该主体包括管状的植入部和喇叭状的观察部,所述植入部的前端具有球冠形的头部;所述主体内具有用于对头部提供观察光线的冷光源;所述观察部的敞开面具有放大镜本装置通过植入部插入到造口,通过观察部的放大镜观察造口处组织状况以及造口器官内部情况,同时根据刻度尺测量造口病变区域深度和宽度等参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通过可插入造口内的内窥器具。
背景技术
“造口”即消化系统或泌尿疾病引起的,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对肠管进行分离,将肠管的一端引出到体表(肛门或尿道移至腹壁)形成一个开口。达到行肠道减压、减轻梗阻、保护远端肠管的吻合或损伤,促进肠道、泌尿道疾病的痊愈,甚至挽救病人的生命。
造口一般是针对直肠、膀胱病变等,为了保住患者的性命,医生手术切除病变的部位,例如,经腹联合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回肠代膀胱的泌尿造口等手术时,在患者腹部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或泌尿造口。
造口的活力是根据造口颜色和外形判断的,尤其是术后初期,肉眼只能观察到造口外部情况,对造口肠腔内部观察只能借助简单工具,观察往往不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光源造口内窥器,可将本装置插入造口内,观察造口内部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冷光源造口内窥器,包括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漏斗状的主体,该主体包括管状的植入部和喇叭状的观察部,所述植入部的前端具有球冠形的头部;所述主体内具有用于对头部提供观察光线的冷光源;所述观察部的敞开面具有放大镜。
作为优选的,所述观察部的外壁设有手柄,该手柄上具有用于控制冷光源开闭时机的光源开关。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光源设置在头部,且该冷光源由连接到光源开关的细导线供电。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光源有多个且均匀布置在观察部的下方并朝向植入部。
作为优选的,所述植入部具有以头部为基准并沿植入部延伸方向设置的的刻度尺。
作为优选的,所述植入部为沾水自润滑材料制成,或植入部的表面涂抹有水溶性润滑剂。
作为优选的,所述观察部的管壁上具有四条沿观察部长度延伸方向等间距设置的第一荧光线和沿观察部设置的多个环状的第二荧光线。
作为优选的,所述冷光源造口内窥器的长度为15CM。
作为优选的,所示植入部为直径1.5CM的圆管。
作为优选的,所述观察部的敞开端为直径4CM的圆口。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装置通过植入部插入到造口,通过观察部的放大镜观察造口处组织状况以及造口器官内部情况,同时根据刻度尺测量造口深度等参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冷光源造口内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冷光源造口内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光源造口内窥器的观察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00—植入部 110—放大镜 200—观察部
210—刻度尺 220—冷光源 230—第一荧光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71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式服装用除尘器
- 下一篇:一种胶囊式内窥镜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