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7962.9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00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昂;刘启波;刘霞;王帅;钟兴;黄兆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36 | 代理人: | 张钇斌 |
地址: | 5106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生态 海堤 架构 体系 | ||
1.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从临海侧向内陆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景观带、第一道防浪结构、蓄浪平台以及第二道防浪结构,所述第一景观带包括标高从低到高排列的若干第一景观分带,所述第一景观带的标高均低于所述蓄浪平台的标高,所述第二道防浪结构的标高高于所述蓄浪平台的标高和所述第一道防浪结构的标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景观带包括堤脚平台和亲水平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脚平台适于种植滩涂植物,所述堤脚平台标高选取满足以下要求:使堤脚平台在高潮时位于水下,低潮时出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平台标高取使所述亲水平台年均受淹10次~20次的标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浪平台标高应高于设计潮位,且低于所述第二道防浪结构标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浪平台用于收集越过所述第一道防浪结构的越浪,并通过排水设施将暂蓄的越浪排回海域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浪平台标高至第二道防浪结构标高之间设有若干第二景观分带,用于布置园林绿化、景观构筑物或市政慢行系统,采用5年一遇~2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其中,设防标准是指设计洪水标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道防浪结构的背水侧形成50年一遇~200年一遇的设防标准,其中,设防标准是指设计洪水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7962.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