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8622.8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88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东;张可贤;陈一丁;罗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环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42 | 代理人: | 李斌;邹翠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段 鼻咽通气道 气流流速 头端 本实用新型 鼻粘膜损伤 逐渐变小 出气端 内卷 中心轴垂直 气流流向 依次连接 中间管段 逐渐减小 圆滑 鼻粘膜 出气口 通气道 尾管段 中心轴 出气 变小 钝化 弥散 内收 氧气 主管 垂直 损伤 尖锐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所述头部管段的内径和外径均沿着气流流向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端面与头部管段的中心轴垂直。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鼻咽通气道头部管段进行改进,其头部管段的断面垂直于通气道中心轴,使鼻咽通气道头端均匀内收,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形成圆滑的端面,使其尖端钝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鼻咽通气道尖锐的头端对鼻粘膜的损伤。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使头部管段的出气口直径进一步变小,根据泊肃叶定律,则头端气流流速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氧气的弥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鼻咽通气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鼻咽通气道作为一种防止舌后坠造成的上呼吸道梗阻的气道开放工具,在临床中有广泛应用,并且效果显著。并且通过鼻咽通气道,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也有一定效果。但目前鼻咽通气道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点:
(1)在安放过程中存在容易损伤鼻粘膜,使患者痛苦难以耐受得问题;
(2)在安放过程中造成鼻粘膜出血,甚至出血造成患者呛咳,或使昏迷以及麻醉的患者误吸入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
(3)通过鼻咽通气道给予持续高流量氧气,在呼吸动作暂停或不足的患者,改善肺的通气功能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可有效避免对鼻粘膜的损伤,避免鼻粘膜出血造成呼吸道窒息以及吸入性肺炎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并有效增加氧气的弥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气流流速防止鼻粘膜损伤的鼻咽通气道,包括主管,所述主管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所述头部管段的内径和外径均沿着气流流向的方向逐渐减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端面与头部管段的中心轴垂直。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鼻咽通气道头部管段进行改进,其头部管段的断面垂直于通气道中心轴,使鼻咽通气道头端均匀内收,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并且使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形成圆滑的端面,使其尖端钝化,可以有效防止传统鼻咽通气道尖锐的头端对鼻粘膜的损伤。头部管段的内径逐渐变小,且头部管段的出气端内卷使头部管段的出气口直径进一步变小,根据泊肃叶定律,则头端气流流速增加,可以有效增加氧气的弥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内径的0.4倍-0.6倍。
根据泊肃叶定律,头部管段出气端的流速与尾管段进气端流速之比与二者内径之比的平方成反比,通过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与尾管段进气端内径之比,进而精确控制头部管段出气端流速,如当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内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内径的二分之一时,头部管段出气端流速为尾管段进气端流速的4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的外径为尾管段进气端外径的0.55倍-0.7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间管段呈弧形,且所述尾管段进气端处的切线与所述头部管段出气端处的切线成10°-20°夹角。
中间管段设计成弧形,并使尾管段进气端处的切线与头部管段出气端处的切线成10°-20°夹角,顺应人体鼻咽腔路径,方便鼻咽通气导管从鼻咽腔插入,方便操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管段的内外径和中间管段的内外径均相等,且尾管段的内径为5mm-8.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部管段的长度为所述尾管段和中间管段长度之和的0.4倍-0.6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管段、中间管段和头部管段的长度之和为15cm-20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肿瘤医院,未经四川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862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新生儿气管内给药的导管
- 下一篇:一种医用气管导管固定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