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69503.4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14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易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易立军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A01G27/02;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11237 | 代理人: | 耿小强 |
地址: | 422100 湖南省邵***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 自然 共生 系统 | ||
1.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花盆、循环泵、导管及鱼缸,所述花盆位于所述鱼缸的上方,所述花盆分为外腔和内腔,所述外腔和所述内腔相插接,所述花盆的外腔与所述鱼缸之间通过直角拐头、导管和循环泵相连接,所述外腔设有下水连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包括:导管卡槽、葫芦挂口和加强筋,导管卡槽位于外腔背部,向内凹进,用于导管的卡位,葫芦挂口位于外腔的背部中间,用于花盆的悬挂,外腔的内沿和两个侧沿的内侧壁均设有若干个加强筋,用于支撑内腔的强化加固,外腔的底部设有开口,用于安装水位线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从侧面看为一梯形,上端为种植空间,下端为蓄水空间,上下之比为2.3:1,种植空间的外沿为弧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拐头一端与导管相连接,另一端卡在外腔的导管卡槽和拐头卡口处;所述导管卡槽为三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腔外沿内侧壁的加强筋为2个到10个,两个侧沿的加强筋为1-2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包括拐头卡口和内陷槽,其中,内腔的底部带有网眼,其上铺有无纺布,内腔的底部在位于水位线管的位置处有一个凸起,内腔的侧沿平台上设有拐头卡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侧沿平台上还设有水量检测口和/或下水连接口,下水连接口,用于花盆上下位置摆放时,将水位线管插入下水连接口,实现水流的导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的侧沿向外伸出2.5mm,内腔的外沿和外腔的内沿尺寸相同,嵌于外腔内沿由加强筋支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为单个摆放或多个组合摆放,花盆之间通过水位线管或导管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微自然共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花盆中,位置最高的花盆与鱼缸之间通过导管和循环泵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易立军,未经易立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6950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移动式公园绿化用水生植物景观箱
- 下一篇:逆重力栽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