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排蜂巢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0095.4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9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平志开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志开 |
主分类号: | A01K47/06 | 分类号: | A01K4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养蜂领域,具体是一种双排蜂巢门。
背景技术
养蜂业使用的传统蜂巢,在蜂巢侧壁靠下的位置设有一个水平延伸的狭长的缝,供蜜蜂进出。为了提高对花粉的采收率,改进后的蜂巢设计了一个脱粉板,横置在蜂巢狭长开口的内侧上端,工蜂进入时需要在蜂巢底板和脱粉板之间爬行一段距离,爬行时脱粉板会将沾在工蜂身体上的花粉蹭下来。中国专利文献CN203827865U,于2014年5月19日公开了“一种多功能蜂巢门”,巢门(1)沿横向分别开有可供多个蜜蜂同时出入的出入口(4)和通风透气的通风纱窗口,每组出入口和通风纱窗口安装有可使它们其中一者处于开启、另一者处于关闭状态的左右推拉式控制机构,该左右推拉式控制机构由巢门上下两端的滑槽(2)、上下端分别安装在两滑槽里且叠加一起的里中外三层控制挡板和控制挡板的限位件(3)组成,外层控制挡板(7)开有2-5个每个仅供单个蜜蜂可进出的出入孔(5)。该技术方案结构复杂,易损坏,制造成本较高,当应用在装有脱粉板的蜂巢时,本方案的配合效果不佳,不利于针对采粉期和非采粉期对蜜蜂形成不同的导流效果。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发明一种双排蜂巢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势,可以针对采粉期和非采粉期对蜜蜂形成不同的导流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排蜂巢门,安装于蜂巢侧壁上的横向开口上,包括与蜂巢开口适配的长方形外框,外框的高度方向的中部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外框横隔,外框横隔的位置对应设于蜂巢开口处的脱粉板的侧壁;外框横隔上方设有上侧开门,外框横隔下方设有下侧开门,上侧开门与下侧开门可独立启闭。
本技术方案设计的蜂巢门,设有一个长方形外框,外框与蜂巢的开口适配,使蜂巢门可以密封的扣合在蜂巢开口处。外框在高度上被外框横隔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上侧开门,下层为下侧开门,两者都可以独立启闭,互不干扰。外框横隔的高度设计对针对采粉期和非采粉期对蜜蜂形成不同的导流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方案中,将外框横隔对应脱粉板的侧壁位置进行设计,通过上侧开门即进入脱粉板的上方,可以直接进入蜂巢内部,通过下侧开门即进入脱粉板的下方,需要在脱粉板与蜂巢底板之间爬行一端距离后才能进入蜂巢内部。因此上侧开门适应非采粉时段蜜蜂的快速进出,下侧开门适应采粉时段蜜蜂进入后进行脱粉。养蜂人只需要根据需求打开对应的上下侧开门就能方便的实现分流。
作为优选,所述上侧开门和下侧开门为沿外框的长度方向可滑动的移门。使用滑门,可以灵活掌握开门的大小,使蜂巢内保持合适的温度,也可以使蜜蜂的进出流量得到控制。此外,在蜜源较少的季节,野生蜜蜂或者是其他群的蜜蜂会飞入养殖蜜蜂的蜂巢内抢夺食物。而本方案可以将移门的开度减小,减少外部蜜蜂的强行闯入行为,帮助蜂群提高防御能力。
作为优选,所述上侧开门或下侧开门的移门的门板至少有3块,分别在各自的滑槽内可滑动,且各个门板的首尾连接起来不短于上侧开门或下侧开门的长度。使用3块及以上数量的门板,可以提高门板开度调整的灵活性,可以有更多的开口位置的选择,可以在多个位置同时开口。
作为优选,外框的长度方向中部还设有外框纵隔,外框纵隔在长度方向上将外框分为左右两部分。使用外框纵隔将外框在纵向上分隔成左右两部分,可以减少门框变形,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外框纵隔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2个,将外框在长度方向上分成左中右三个区域,每个区域内都可设计一个上侧开门或下上侧开门,但不宜过多,否则会使移门移动幅度过小,使用不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优势,可以针对采粉期和非采粉期对蜜蜂形成不同的导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框,2外框横隔,3上侧开门,4下侧开门,5滑槽,6外框纵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志开,未经平志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00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