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束口的捕鼠舀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3148.8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6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新 |
主分类号: | A01M23/00 | 分类号: | A01M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捕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领域,具体是一种能够束口的捕鼠舀。
背景技术
小白鼠是生物科学中经常使用的小型动物,小白鼠通常为笼养,或放置于运动场中自由活动,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抓捕小白鼠,通常抓捕小白鼠为赤手抓或带上手套直接用手去抓捕,由于小白鼠活泼好动,较难一次抓捕成功,有时需要反复多次抓捕,甚至造成小白鼠受伤,小白鼠才能就范,给实验造成不便。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能够束口的捕鼠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束口的捕鼠舀,其特征是,捕鼠舀由舀圈、舀兜、舀杆、束口绳、拉绳组成,所述舀圈为边长15-20厘米的正方形,在舀圈的下方设置舀兜,所述舀兜采用网目0.5-0.8厘米的尼龙网片制作,舀兜上方周边连接于舀圈上,舀兜底端为直径8-12厘米的圆形底,舀兜长20-30厘米,在舀圈的一侧连接舀杆,所述舀杆的一端为舀杆把手,在舀杆把手处设置拉绳固定环,另一端固定于舀圈上,舀杆长1.2-1.8米,舀圈下方的舀兜上设置束口绳,束口绳从舀兜的网目中穿过,与舀杆相对一侧的舀圈下方束口绳距舀圈10-15厘米,舀圈设置舀杆的下方束口绳距舀圈5-10厘米,在舀杆下方束口绳与拉绳连接,距舀圈5-8厘米处的舀杆下方设置拉绳定位环,拉绳穿过拉绳定位环后沿舀杆上行,拉绳的尾端为拉绳把手,拉绳把手穿过舀杆把手处的拉绳固定环。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捕鼠舀,把小白鼠驱赶至捕鼠舀的舀兜内侧后,手拉拉绳把手,带动拉绳沿舀杆向舀杆把手端移动,拉绳带动束口绳向舀杆方向移动,束口绳穿过舀兜网目的部分逐渐束紧,使舀兜上口网片逐渐封闭,把小白鼠困于舀兜内侧,即可方便抓捕小白鼠,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抓捕小白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中:1舀杆把手,2拉绳把手,3拉绳固定环,4舀杆,5拉绳,6拉绳定位环,7舀兜,8束口绳,9舀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种能够束口的捕鼠舀,其特征是,捕鼠舀由舀圈9、舀兜7、舀杆4、束口绳8、拉绳5组成,所述舀圈9为边长15-20厘米的正方形,在舀圈9的下方设置舀兜7,所述舀兜7采用网目0.5-0.8厘米的尼龙网片制作,舀兜7上方周边连接于舀圈9上,舀兜8底端为直径8-12厘米的圆形底,舀兜8长20-30厘米,在舀圈0的一侧连接舀杆4,所述舀杆4的一端为舀杆把手1,在舀杆把手1处设置拉绳固定环3,另一端固定于舀圈9上,舀杆4长1.2-1.8米,舀圈9下方的舀兜7上设置束口绳8,束口绳8从舀兜7的网目中穿过,与舀杆4相对一侧的舀圈9下方束口绳8距舀圈10-15厘米,舀圈9设置舀杆4的下方束口绳8距舀圈5-10厘米,在舀杆4下方束口绳8与拉绳5连接,距舀圈5-8厘米处的舀杆4下方设置拉绳定位环6,拉绳5穿过拉绳定位环6后沿舀杆4上行,拉绳5的尾端为拉绳把手2,拉绳把手2穿过舀杆把手1处的拉绳固定环3。
有益效果:使用本实用新型捕鼠舀,把小白鼠驱赶至捕鼠舀的舀兜7内侧后,手拉拉绳把手2,带动拉绳5沿舀杆4向舀杆把手1端移动,拉绳5带动束口绳8向舀杆4方向移动,束口绳8穿过舀兜7网目的部分逐渐束紧,使舀兜7上口网片逐渐封闭,把小白鼠困于舀兜7内侧,即可方便抓捕小白鼠,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良好,抓捕小白鼠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新,未经李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3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偏远山地的捕鼠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逃脱捕鼠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