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锻模顶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5119.5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7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龚俊雯;彭添;周积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福达重工锻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3/14 | 分类号: | B21J13/14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45112 | 代理人: | 周雯 |
地址: | 541100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锻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顶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锻模顶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锻模顶杆结构,在生产过程中,顶杆与锻件坯料接触,顶杆垂直方受锻打力,易弯曲变形,变形后导致顶杆无法复位,需停线拆模更换,影响生产效率及增加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顶杆与锻件接触,顶杆承受锻件坯料摩擦力。坯料冲刷顶杆,导致顶杆与锻件坯料接触端面变形,无法复位,且目前的锻模顶杆结构对顶杆孔及顶杆间隙要求较高,间隙大导致坯料易挤入顶杆孔,卡死顶杆,且挤入顶杆孔的坯料在顶杆孔顶出时易掉落至型腔,导致锻件镶肉;间隙小时,顶杆轻微变形即会卡死顶杆,导致无法复位,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新型锻模顶杆结构,该结构中的顶杆变形得到明显改善,由锻件坯料流入顶杆孔导致的顶杆孔卡死故障得到解决;因锻件坯料流入顶杆孔,在顶杆顶出时流入顶杆孔的坯料掉落入型腔,导致锻件产生镶肉缺陷的故障得到解决,由顶杆变形,异物进入顶杆孔间隙等原因导致的顶杆卡死、无法复位等故障基本得到杜绝。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锻模顶杆结构,包括锻模、顶杆和弹簧,锻模上设有型腔和顶杆孔,顶杆孔设在型腔的外围,顶杆设在顶杆孔内,顶杆下端设置弹簧,所述的顶杆靠近型腔一侧的锻模桥面高于顶杆端面,所述的顶杆远离型腔一侧的锻模端面低于顶杆端面。
所述的顶杆靠近型腔一侧的锻模桥面比顶杆端面高5-10mm。
所述的顶杆远离型腔一侧的锻模端面比顶杆端面低5-10mm。
有益效果:一种新型锻模顶杆结构,锻件成形过程中,锻造坯料不与顶杆接触,因此顶杆不受坯料传递的垂直方向锻打力及水平摩擦力,顶杆变形起因得到明显改善;模具远离型腔侧低于顶杆,不会给流动的锻件坯料造成阻力,锻件坯料不再因模具的阻力作用流入顶杆孔。因此由锻件坯料流入顶杆孔导致的顶杆孔卡死故障得到解决;因锻件坯料流入顶杆孔,在顶杆顶出时流入顶杆孔的坯料掉落入型腔,导致锻件产生镶肉缺陷的故障得到解决;由于锻件坯料不再因模具的阻力作用流入顶杆孔,所以模具的顶杆孔与顶杆之间的间隙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放大。因此由顶杆变形,异物进入顶杆孔间隙等原因导致的顶杆卡死、无法复位等故障基本得到杜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锻模顶杆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顶杆靠近型腔一侧的锻模桥面2.锻模3.顶杆孔4.顶杆5.弹簧6.顶杆远离型腔一侧的锻模端面7.型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锻模顶杆结构,包括锻模2、顶杆4和弹簧5,锻模2上设有型腔7和顶杆孔3,顶杆孔3设在型腔7的外围,顶杆4设在顶杆孔3内,顶杆4下端设置弹簧5,所述的顶杆4靠近型腔7一侧的锻模桥面1高于顶杆4端面,所述的顶杆4远离型腔7一侧的锻模端面6低于顶杆4端面。
所述的顶杆4靠近型腔7一侧的锻模桥面1比顶杆4端面高5-10mm。
所述的顶杆4远离型腔7一侧的锻模端面6比顶杆4端面低5-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福达重工锻造有限公司,未经桂林福达重工锻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51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锻造用夹具
- 下一篇:一种多活RAID读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