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5444.1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9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冉照收;徐继林;徐善良;周成旭;严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滩涂 贝类 混合 养殖 海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海水养殖围塘中,大多以虾、蟹、贝混养为主,虾、蟹类产量占25-30%,其他70-75%的产量来自于贝类养殖。如何充分利用现存海水围塘,健康高效提高单位面积水产品特别是贝类的产量和质量,已成为海洋水产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浮游微藻群落作为虾、蟹、贝混养为主的海水围塘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养殖对象的健康安全性和养殖产量:一方面,虾、蟹的残饵和粪便起到肥水作用,促进了水体内微藻的繁殖,提供了养殖贝类的饵料来源;另一方面,贝类摄食了水体微藻后,降低了水体的富营养水平,保证了水体的健康安全性。但是,由于虾蟹贝以及饵料微藻群落都生活在一个养殖系统中,在贝类生长比较旺盛的季节遭遇连续阴雨,有可能水体中的饵料微藻被贝类全部摄食,即使天气马上晴朗起来因缺少微藻种源,水体中微藻群落也将无法迅速恢复,从而会使得贝类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同时由于饵料微藻降低水体富营养水平能力的消失,虾蟹养殖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虽然目前存在一些虾、蟹、贝混养的海水围塘生态系统,但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技术上的缺陷,比如:一种海水虾蟹贝高涂蓄水混养系统,其隔断贝类养殖区、虾蟹养殖区的网体的网目为40目,网目比较小,相当于将两个养殖区域基本隔离,各自保持相对稳定的养殖环境;但是两个养殖区域的水体之间无法进行流畅的水体交换,那么虾蟹养殖区产生的含有大量微藻的水体无法充分的被贝类利用。还有的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尼龙网的网目比较大,这样相当于贝类养殖区、虾蟹养殖区公用一个养殖水域,在贝类生长旺盛的季节一旦遭遇连续阴雨,有可能整个水体中的饵料微藻均会被贝类全部摄食,即使天气再晴朗起来因缺少微藻种源水体中微藻群落也将无法迅速恢复,从而将在相当长的时期抑制贝类的正常生长。
本发明的申请人也曾设计过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围塘系统(CN102524155A),贝类与虾蟹养殖区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相对稳定,但是虾蟹区域的含有丰富饵料的水体流向贝类养殖区域时的水体交换量比较小,贝类需要的饵料微藻的生物量经常发生缺陷,而虾蟹区域的养殖水体又很容易发生富营养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装置,如何在保证贝类与虾蟹不同养殖区水域的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并且避免在阴雨天贝类生物量比较大时水体中饵料微藻全被消耗的基础上,保证在整个养殖期滩涂贝类都能获得足够饵料是本发明新的研究方向和发明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滩涂贝类与虾蟹混合养殖的海水围塘装置,整个海水围塘用尼龙网隔成贝类养殖区和虾蟹养殖区两个部分,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海水围塘,与尼龙网垂直的两个塘壁,在与尼龙网相连的位置设置有桩,其中:塘壁的顶部各设置有一个桩A、塘壁的中央各设置有一个桩B、塘壁的底部各设置有一个桩C;在两个桩C的旁边分别设置有桩D,桩D位于虾蟹养殖区;
所述的尼龙网,整张尼龙网的网孔为1-1.5mm,网上沿、下沿、中央位置各设置有一根与塘底平行的硬杆,从而将整张尼龙网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分为拦虾网(3)、下半部分为遮蔽网(4);尼龙网上沿位置的硬杆的末端用系绳固定在桩A上、中央位置的硬杆的末端用系绳固定在桩B上、尼龙网下沿位置的竹竿的末端用系绳固定在桩C上;
所述的尼龙网,中央位置的硬杆还向塘壁底部拉设有一张网孔为6-7mm的拦蟹网(5),拦蟹网的下沿设置有一根与塘底平行的拉杆,拉杆的末端用系绳固定在桩D上;
所述的虾蟹养殖区的池底设置为向尼龙网方向延伸的10-15°的坡度形状,越靠近尼龙网的池底越接近水平;
所述的虾蟹养殖区,中央位置设置有一个增氧机。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尼龙网的长度比较大、重量比较大,单纯的依靠塘壁的桩可能无法支撑整张网的重量,故还可以设有两个辅助桩帮助支撑整张网,位于海水围塘内部、尼龙网的两侧,且位于尼龙网中央位置处;辅助桩的高度大于海水围塘的深度;尼龙网上沿、下沿、中央位置的硬杆分别通过系绳系在辅助桩的上部、底部和中部,拦蟹网下沿的拉杆也可以通过系绳系在辅助桩的底部;当尼龙网下半部分的遮蔽网需要拉起时,底部的硬杆系在辅助桩中部即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硬杆,为直径2cm的塑料硬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5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