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面灌溉田间灌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5562.2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227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吕谋超;翟国亮;蔡九茂;李迎;宗洁;张文正;赵朋飞;高剑民;胡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G25/16;A01C23/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61223 | 代理人: | 俞晓明 |
地址: | 45300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面灌溉 田间 灌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水灌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面灌溉田间灌水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资源大国,但是水资源严重匮乏,在各种农业作物的生长过程中,为保障其对水分的需求,经常需要进行灌溉作业,传统的地面灌溉存在用水量大、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同时,传统方式中,地面灌溉基本都是人为进行控制,施肥采用人力或者机器进行撒施作业,灌溉和施肥分开进行,灌溉和施肥的作业时间也都是凭借管理者的经验来调整,基本上是完全与作物生育期的需水、需肥情况脱离的,这种粗放式的作物养护方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时间、金钱和精力,但是水、肥的利用率还很低,作物产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地面灌溉田间灌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面灌溉田间灌水装置,包括设置于水源内的抽水泵,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输水主管道,输水主管道上依次设置有第一闸阀、过滤装置、水肥混合装置和第二闸阀,所述第二闸阀的出水端下方的输水主管道上通过三通设置有多个竖向并列分布的可拆卸分支管道,所述分支管道上设置有分控阀门,所述分支管道的下端通过三通连接横向的入畦管,所述入畦管的侧边设置有多个闸门,所述闸门的间距与畦间距一致,所述闸门开度可调,闸门的出水口设置有流量检测仪;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畦埂地表下方的多个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流量检测仪、第一闸阀、第二闸阀、 分控阀门和闸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地,过滤装置是多级组合过滤器,所述多级组合过滤器包括砂石过滤器和不锈钢网式过滤器。
优选地,水肥混合装置包括依次串联设置于输水主管道上的多个比例泵,所述比例泵与肥料原液缸连通,最末端的比例泵与单向阀连通,所述单向阀的下端设置有混料缸,所述混料缸内设置有电机驱动的搅拌装置,所述混料缸的下端设置有与混料缸连通的水泵,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第二闸阀连通。
优选地,混料缸内设置有电子液位计、pH值计及电导率计,所述电子液位计、pH值计及电导率计分别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地,输水主管道、分支管道、入畦管均采用柔性闸管。
优选地,控制器是型号为FX2N-80MR的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畦埂地表下方设置了多个温湿度传感器,通过对温湿度的采样实现对作物的生长环境的监测,并通过将采样的数据值传输到控制器中与预存的作物生长周期中的各阶段标准数据值进行对比,判断出土壤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前期收集的温湿度数据,在温度较低的前提下,控制器控制对应的田间的各个执行元件动作,实现自动灌溉的同时,还能减小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进行灌溉的地表水蒸发速度过快的水能损耗。
2、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设置了肥料液施装置,可结合作物的生长需求通过控制器定期的完成施肥灌溉的一次性作业,肥料更加均匀,且节省肥料,解决了传统的撒施肥料不均匀,肥料浪费大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灌溉作业时,通过设置在入畦管侧边设置的开度可调的闸门,可以实现单畦的差异化管理,并通过流量检测仪检测入畦的水流量,实现灌溉水量的实时检测。
4、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灌溉过程中,各温湿度传感器不断采集温湿度数据并上传到控制器作为入渗参数的对比值与控制器中预存的数据作对比,当上 传的数据与控制器中预存的入渗参数对比值近似相等,且设置在畦埂地表下方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流到达畦长长度的一定位置,如总畦长的百分之九十长度时,控制器发出指令,控制对应的闸门实现关闭,停止供水,在保证灌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水流溢出畦埂,造成浪费。
5、本实用新型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并能极大的满足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实现了节水化自动管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55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扦插营养钵
- 下一篇:一种农业育苗用新型滴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