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指尖陀螺的独特结构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76957.4 | 申请日: | 2017-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64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陈乐毅;陈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乐毅 |
主分类号: | A63H1/00 | 分类号: | A63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尖 陀螺 独特 结构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娱乐玩具和教具。具体是一种指尖陀螺的独特结构支架。
背景技术
指尖陀螺这几年风行世界,几乎成为欧美青少年人手必备的掌上玩具,花样繁多,但现有的指尖陀螺支架,设计款式少且简单原始,只能起到单一的支撑效果,缺乏趣味感、新意感和运动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指尖陀螺提供一种游戏方式丰富且极具科学性和趣味性,深得玩家长期喜爱的独特结构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尖陀螺的独特结构支架,其特点在于搁置指尖陀螺的支架体与底座上的旋转臂通过铰链方式相连接。
为了能使旋转的指尖陀螺更方便稳定地搁置在支架体上,并防止指尖陀螺的旋转体擦碰支架,所述的支架体呈U形,其相对的两个搁置面之间的距离与指尖陀螺上下两个指盖之间的距离相配合,支架体的搁置面至少有一面设有搁边,搁边的形状与指盖配合,搁边突出搁置面的高度要小于指盖突出指尖陀螺的高度。
为了使指尖陀螺在支架上有顺畅的公转效果,所述的旋转臂固定在轴承的内圈上,轴承外圈固定在底座上。
进一步的为了使公转的指尖陀螺在支架体上有不同公转半径产生不同的甩出效果,增加本实用新型的可玩性和观赏性,所述的旋转臂在与轴承内圈固定的面上开有长槽孔,宽度与紧固件配合,使旋转臂在轴承的内圈上有可调节的固定位置。
进一步的为了使指尖陀螺从支架体甩出时姿态保持水平,所述的旋转臂在与支架体铰链连接的部位上有止挡,支架体因为重力从竖直姿态向下转动时被止挡限制在水平位置。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于搁置指尖陀螺的支架体与底座上的旋转臂通过铰链方式相连接,使本来一个维度方向转动的指尖陀螺在支架上产生三个维度方向的转动,进一步能使指尖陀螺从支架水平甩出,落在桌面上后能继续转动;又由于旋转臂在与轴承内圈固定的面上开有长槽孔,使旋转臂在轴承的内圈上有可调节的固定位置,让公转的指尖陀螺在支架体上有不同公转半径从而产生不同的甩出效果,整个游戏过程极具趣味性和炫酷效果,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指尖陀螺的惯常玩法,并且是生动的物理教学装置,使指尖陀螺走向全新的发展。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演示初始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演示终止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搁置指尖陀螺(a)的支架体(1)与底座(3)上的旋转臂(2)通过铰链方式相连接,支架体(1)呈U形,其相对的两个搁置面(6)之间的距离与指尖陀螺(a)上下两个指盖(b)之间的距离相配合,支架体(1)的搁置面(6)至少有一面设有搁边(5),搁边(5)的形状与指盖(b)配合,搁边(5)突出搁置面(6)的高度要小于指盖(b)突出指尖陀螺(a)的高度,旋转臂(2)固定在轴承(4)的内圈上,轴承(4)外圈固定在底座(3)上,旋转臂(2)在与轴承(4)内圈固定的面上开有长槽孔(7),宽度与紧固件配合,旋转臂(2)与支架体(1)铰链连接的部位上有止挡(8)。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将支架体(1)处于竖直状态,将旋转着的指尖陀螺(a)呈竖直姿态拿到支架体(1)上方,指盖(b)与搁置面(6)对齐后放手,指尖陀螺(a)落入支架体(1),并被搁置面(6)和搁边(5)限制在相应的位置上。受重力作用,只有一端有铰链支撑的支架体(1)架着指尖陀螺(a)开始倾斜转动,导致指尖陀螺(a)由于自转轴发生改变而产生物理上的进动现象,指尖陀螺(a)带动支架体(1)及与支架体(1)铰链方式连接的旋转臂(2),开始绕着与旋转臂(2)固定的轴承(4)内圈中心轴做公转运动。如图3所示,当支架体(1)架着指尖陀螺(a)因为重力从竖直姿态向下转动时被旋转臂(2)上的止挡(8)限制在水平位置,这时公转的指尖陀螺(a)失去了支架体(1)在离心方向的支撑,被自身公转产生的离心力水平甩离支架,由于自转着的陀螺有轴向稳定能力,所以可以平稳地落在桌面上继续保持转动。
通过长槽孔(7)改动旋转臂(2)在轴承(4)内圈上的固定位置,可以让在支架体(1)上公转的指尖陀螺(a)有不同公转半径,产生不同的甩出效果。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这种变化应属于所属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乐毅,未经陈乐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769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