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0096.7 | 申请日: | 201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46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赖毅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毅杰 |
主分类号: | F16H37/12 | 分类号: | F16H3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05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增扭装置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杠杆类,由动力臂在支点上撬动阻力臂,但是作用功率没有变;假设动力臂长度与阻力臂的长度比为2∶1,得出动力与阻力的比为1∶2,动力臂摆动高度与阻力臂摆动高度的比为2∶1。设动力为F,阻力为f,动力臂摆动高度为H,阻力臂摆动高度为h,可得功率P=FH/t=fh/t,因此功率没有改变。另一类为齿轮类,由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但是功率也没有变。因为两个齿轮接触啮合或者链条链接力没有损失,在动力F不变的情况下,两齿轮在相同时间T内,齿轮滚动的距离S相等,所以两齿轮线速度V=S/T=V1=V2,因此功率不变P=FV1=FV2。这些增扭装置都是属于省力费距离的类型,都没有起到增大机械效率的作用。
公开号为CN103398151B,公告日为2016060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偏心轴惯性增扭装置,由以下部件构成:主驱动齿轮、偏心轴轴承、偏心轴齿轮、偏心轴、惯性轴、惯性杠杆、配重铁、机架、第一万向节、第二万向节、传动轴、动力输出轴,为了实现偏心轴惯性增扭,主驱动齿轮与偏心轴齿轮啮合,偏心轴齿轮安装于偏心轴的前端,偏心轴安装于偏心轴轴承的中间,惯性轴安装于偏心轴以中心偏差10mm处,可自由旋转,惯性轴的一端安装有惯性杠杆,惯性杠杆的末端安装有配重铁,惯性轴的另一端与第一万向节连接,第一万向节与传动轴的一端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与第二万向节连接,第二万向节与动力输出轴连接,以上部件都安装于机架上。
上述实用新型仍然没有起到增大机械效率的作用,同时适用范围很小,不能大面积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中增扭装置省力费距离且无法增大机械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增扭装置,能够等距离增扭,实现增加机械效率和省力的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增扭装置,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中轴相连,从动轮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轴承IV,中轴一端与主动轮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IV与从动轮活动连接;中轴内贯穿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一端通过传动机构I与主动轮相连,另一端通过传动机构II与从动轮相连;主动轮驱动传动机构I转动,传动机构I带动传动杆转动,传动杆带动传动机构II转动,传动机构II驱动从动轮转动。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直径相等。
所述传动机构I包括连接杆I、连接杆II、和动力臂;连接杆II一端与主动轮相连,另一端与动力臂相连;动力臂一端与连接杆II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杆I相连;连接杆I一端与动力臂相连,另一端与传动杆相连;所述传动机构II包括连接杆III、连接杆IV、和阻力臂;连接杆III一端与从动轮相连,另一端与阻力臂相连;阻力臂一端与连接杆III相连,另一端与连接杆IV相连;连接杆IV一端与阻力臂相连,另一端与传动杆相连。
所述传动机构I和传动机构II均为U型。
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均套设在中轴上,中轴内设置有轴向的通孔,传动杆设置于通孔内,通孔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轴承I和轴承III,传动杆分别通过轴承I和轴承III与通孔相连。
所述中轴一端的端部与主动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连接轮固定连接;主动轮上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轴承I,连接轮上设置有孔,孔内设置有轴承III;传动杆分别穿过轴承I和轴承III,与主动轮和连接轮相连;连接轮外壁套设有从动轮,连接轮和从动轮之间设置有轴承IV。
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中轴外壁上还设置有轴套,轴套与中轴之间设置有轴承II。
所述传动杆、传动机构I和传动机构II一体成型。
所述动力臂的长度大于阻力臂的长度。
所述动力臂的长度小于阻力臂的长度。
所述动力臂分别与连接杆I和连接杆II垂直设置;所述阻力臂分别与连接杆III和连接杆IV垂直设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在省力或者节省能源情况下,增大设备的机械效率。同时,运用范围广,可以在大多数动力设备上使用,以突破现有动力设备的性能桎梏。
2、从动轮与中轴之间设置轴承IV,目的是让本装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不从中轴上直接传递到从动轮。
3、安装时,只需要将轴套固定,即可实现安装,使本装置安装和拆卸都非常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毅杰,未经赖毅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0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