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收线长度可调的自动收线盒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0589.0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0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续冲;王弘;谭欢恒;魏伟东;陈德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H75/16 | 分类号: | B65H75/16;B65H75/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线 长度 可调 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收线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收线长度可调的自动收线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各种类电器的电源线通常都是固定长度,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长度,因此使用不方便、外观不雅、容易造成用电不安全。针对此现象,收线装置开始被发明和制造。现有的收线装置有自动的、手动的,然而很多收线长度都是不可调节的。有些收线装置能自动进行收线、且可自动调节收线长度;但是,该收线装置包括外壳、收线轮、棘爪、卷簧、电源线等,卷簧安装在外壳和收线轮之间,电源线卷绕于所述收线盘上,并通过安装在收线轮上的定位部件、安装在外壳上的锁定机构及棘爪上的凸出部位相互配合、转动实现收线装置的自动收线和收线长度调节的;该收线装置,锁定机构具有多个曲面,因此加工较难;定位部件、锁定机构及棘爪相互配合工作,因此安装要求定位准确;且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的收线长度可调的自动收线盒。
一种收线长度可调的自动收线盒,包括壳体、收线组件、调节组件,收线组件包括棘轮、轮轴、卷筒、发条、挡盖,调节组件包括棘爪、旋钮,轮轴一端固定在壳体上,轮轴另一端伸入卷筒中心的通孔;挡盖和棘轮固定在卷筒中心的通孔的两端,挡盖和棘轮将卷筒中心的通孔封住从而形成安装发条的容纳腔;位于容纳腔的发条卷绕在轮轴上,发条一端固定在轮轴上,发条另一端固定在卷筒中心的通孔的内壁上;棘爪和棘轮位于卷筒中心的通孔的同一端,棘爪安装在卷筒上且在棘轮的侧边,棘爪和棘轮的齿形相啮合,用于控制棘爪转动的旋钮安装在卷筒中心的通孔的另一端且和棘爪相连。棘爪嵌入棘轮时,棘爪在棘轮的齿槽中和棘轮相啮合;即棘爪伸入棘轮的齿槽内时,二者完全咬合。采用此结构,收线装置不但能自动收线、控制收线的长度,且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使用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轮轴首端固定在壳体上,棘轮固定在轮轴中部,轮轴末端伸入卷筒中心的通孔中,挡盖固定在轮轴末端,棘轮和挡盖将卷筒中心的通孔两端封住。采用此结构,安装更方便,棘轮安装处所受的力矩更小,因此轮轴更耐用,进而收线装置更耐用。
作为一种优选,还包括卡钩,卡钩设于卷筒上。采用此结构,方便将线需要固定的一端轻易固定在卷筒上。
作为一种优选,卷筒呈圆柱体状,卷筒的外圆柱面上为一圈卷线槽,卷筒的两端设有圆柱槽,在圆柱槽的底部的中心设有贯穿的通孔,通孔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发条的凹槽。采用此结构,通孔的高度不过长,和发条的高度保持接近,使发条较稳定地放置在容纳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壳体包括前壳体和后壳体,后壳体和前壳体卡扣式连接,收线组件和调节组件安装于前壳体和后壳体之间。采用此结构,壳体易于拆卸与安装,初始绕线时较为简单、轻松。
作为一种优选,后壳体的底板上设有一固定轮轴的螺纹孔,前壳体的底板上设有开口;后壳体和前壳体扣合后为内部空心的圆柱体状,在圆柱体状的外圆柱面上设有线伸缩回壳体内部的开口。采用此结构,旋钮能外露于前壳体的底板,方便使用者操作旋钮;壳体的外圆柱面上的开口方便线的拉出和缩回。
作为一种优选,轮轴两端设有外螺纹,轮轴一端的螺纹之下开设有安装发条的凹槽。采用此结构,便于轮轴的固定及挡盖、发条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轮轴固定在壳体上,棘轮固定在轮轴上;棘爪和卷筒一起转动;通过控制棘爪和棘轮的卡入、卡出,从而控制收线的长度;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安装简便、使用方便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在卷筒上设有卡钩,在卷绕线时,可先将不需拉出的一端固定在卡钩上,再将剩余的线卷绕在卷筒上,因此,使用方便、固定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将发条放置在卷筒、挡盖、棘轮三者围成的容纳腔内,因此能防止发条散乱于壳体内,提高收线盒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前壳体的底板上开口,使得旋钮能外露于前壳体的底板,因此,方便使用者操纵旋钮来控制收线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外壳时的组装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视角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角的轴测图。
其中,1为后壳体,2为棘轮,3为卡钩,4为发条,5为前壳体,6为挡盖,7为旋钮,8为卷筒,9为棘爪,10为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0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自动插纱装置
- 下一篇:放线装置的可更换外套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