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自身渗透过滤的高炉水冲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1672.X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0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学金;兰大伟;杜鹏宇;孟翠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冶工程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3/06 | 分类号: | C21B3/06;C21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何自刚 |
地址: | 101312 北京市顺义***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自身 渗透 过滤 高炉 水冲渣 装置 | ||
一种基于自身渗透过滤的高炉水冲渣装置,包括滤池,所述滤池中设置有自身渗透过滤层,所述自身渗透过滤层将颗粒状高炉水渣作为过滤层进行自身渗透过滤以此实现渣水分离。所述自身渗透过滤层铺设在位于所述滤池中的支撑架内,所述支撑架用来支撑所述自身渗透过滤层。采用颗粒状高炉水渣作为自身渗透过滤层来实现渣水分离:采用合格的水渣颗粒作为自身过滤层,铺设于滤池中自身渗透过滤层支撑架内,滤池内不再铺设各种异质(多层)结构的滤料,冲渣粒化后的渣水混合物落入滤池后,通过自身过滤层的不断渗透过滤原理,将渣水混合物进行分离,滤层截留的水渣颗粒随滤池内水位的不断降低而脱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自身渗透过滤的高炉水冲渣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凭借高炉自身生产的水渣来进行自身渗透过滤的高炉水冲渣装置以实现渣水分离。
背景技术
高炉渣是高炉生铁冶炼时从高炉中排出的高温熔融硅酸盐类物质。在高炉冶炼时,将铁矿石、燃料(焦炭)以及熔剂等成分从炉顶加入,而热风及煤粉从风口吹入,热风与焦炭、煤粉等燃料在风口带燃烧,提供炉料熔化的热量和铁矿石还原的还原剂,使得含铁炉料在下降过程中,被不断还原和加热,当炉内温度达到1400~1500℃时,物料熔化变成液相,经过充分熔化和还原反应,液相炉渣浮在铁水上层,通过铁口经主铁沟撇渣器分离或渣口排出,这就是高炉熔渣。现代高炉炼铁生产中,高炉熔渣的处理主要采用水淬方式进行,即水冲渣工艺,约占高炉熔渣处理90%以上,仅在事故应急处理时才采用干渣处理方式。
底滤法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高炉水渣处理方法。其工艺过程为:高炉熔渣由多孔喷头(粒化器)喷射的高速水进行水淬后,渣水混合物经搅拌槽(导流装置)进入过滤池。过滤池的底部铺设多层(一般为3~4层)不同直径的鹅卵石滤料对渣水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渣水分离。经过滤后的冲渣水通过泵站继续循环利用。过滤池中的水渣由抓斗直接抓出装车(或皮带机)外运。该渣处理工艺由于设备少,投资小,维护费用少,操作简便,得到的水渣质量好,污水无外排,电耗低,综合运行成本低,是目前广泛采用的高炉水渣处理工艺。
另一方面,采用底滤法的高炉水渣处理工艺的关键是滤料颗粒的选择和滤层的铺设。一般选用鹅卵石作为滤料,在滤层的上层铺设小直径的细颗粒鹅卵石,依次向下滤层的滤料颗粒直径不断增大,滤层的最底层选用直径约为20mm的鹅卵石来构成。由于鹅卵石滤料的密度较高,厚度大,在铺设多层鹅卵石滤料后,对滤池底部的压力大,并且渣水混合物进入滤池后,压力更大;同时由于渣水混合物的高速流入,水渣颗粒很容易直接冲入滤层,破坏滤层的多层结构;渣水混合物的细小颗粒和悬浮物,随着水流的冲击不断停留在过滤孔道内,形成堵塞;在冲渣水的水质硬度大时,随着冲渣后水温升高,钙镁离子析出在滤料孔道间隙,导致滤层出现板结。所有这些问题在多层厚层滤料结构中一旦发生,就会使得滤层的过滤能力急剧降低,过滤速度波动不均,最终造成滤层堵塞,无法进行正常过滤,不得不对滤料进行更换,增加维护费用,滤料更换期间还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自身渗透过滤的高炉水冲渣装置,采用颗粒状高炉水渣作为自身渗透过滤层来实现渣水分离:采用合格的水渣颗粒作为自身过滤层,铺设于滤池中自身渗透过滤层支撑架内,滤池内不再铺设各种异质(多层)结构的滤料,冲渣粒化后的渣水混合物落入滤池后,通过自身过滤层的不断渗透过滤原理,将渣水混合物进行分离,滤层截留的水渣颗粒随滤池内水位的不断降低而脱水。
本实用新型具体如下:
一种基于自身渗透过滤的高炉水冲渣装置,包括滤池2,所述滤池2中设置有自身渗透过滤层1,所述自身渗透过滤层1将颗粒状高炉水渣作为过滤层进行自身渗透过滤以此实现渣水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自身渗透过滤层1为高炉生产的同质水渣颗粒层,所述水渣颗粒层的厚度范围为100mm~800mm,所述水渣颗粒层中的水渣颗粒的直径范围为0.5mm~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冶工程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秦冶工程技术(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167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包装锂电池封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厂房高空作业用翻转升降平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