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实验用稳定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2744.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47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宇 |
主分类号: | C12M1/10 | 分类号: | C12M1/10;C12M1/22;C12M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 |
地址: | 2715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实验 稳定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实验用稳定加热装置,属于生物实验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现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大多数学校都由老师带领学生做生物培养实验,将一种菌放置在培养皿中,有些菌是需要不断均匀加热的,目前很多学校在做这种培养均时,都需要老师或者学生看守,为了防止加热过度等其他原因,这样非常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物实验用稳定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生物实验用稳定加热装置,包括箱体、鼓风机、进气管、分气管、电加热箱、电加热块、出风口、旋转平台、 培养皿和旋转电机,所述箱体上方与鼓风机固定连接,所述鼓风机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与分气管连接,所述分气管的另一端与电加热箱连接,所述电加热箱内设有电加热块,所述电加热箱下端设有出风口,所述箱体内部下端设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上端安装有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上安装有培养皿,所述培养皿的位置正对出风口。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平台下方设有圆周槽,所述圆周槽内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安装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轮通过支撑轮转轴安装在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平台下方的支撑轮和支撑杆各设有4个。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前端设有旋转门,所述旋转门通过合页与箱体旋转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门上设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电加热箱在箱体内部设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培养皿通过培养皿固定座安装在旋转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生物实验用稳定加热装置通过旋转平台的设置实现了对多个培养皿的均匀加热,并且无需老师或者学生看守,节省了实验所需的时间,并且操作简单,十分的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图。
图中:1、箱体,2、鼓风机,3、进气管,4、分气管,5、电加热箱,6、电加热块,7、出风口,8、旋转平台,9、培养皿固定座,10、培养皿,11、旋转电机,12、支撑杆,13、支撑轮,14、支撑轮转轴,15、旋转门,16、合页,1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生物实验用稳定加热装置,包括箱体1、鼓风机2、进气管3、分气管4、电加热箱5、电加热块6、出风口7、旋转平台8、 培养皿10和旋转电机11,所述箱体1上方与鼓风机2固定连接,所述鼓风机2与进气管3连接,所述进气管3的另一端与分气管4连接,所述分气管4的另一端与电加热箱5连接,所述电加热箱5内设有电加热块6,所述电加热箱5下端设有出风口7,所述箱体1内部下端设有旋转电机11,所述旋转电机11上端安装有旋转平台8,所述旋转平台8上安装有培养皿10,所述培养皿10的位置正对出风口7。
所述旋转平台8下方设有圆周槽,所述圆周槽内设有支撑轮13,所述支撑轮13安装在支撑杆12上。
所述支撑轮13通过支撑轮转轴14安装在支撑杆12上。
所述旋转平台8下方的支撑轮13和支撑杆12各设有4个。
所述箱体1前端设有旋转门15,所述旋转门15通过合页16与箱体1旋转连接。
所述旋转门15上设有把手17。
所述电加热箱5在箱体1内部设有2个。
所述培养皿10通过培养皿固定座9安装在旋转平台8上。
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通过把手17和合页16打开旋转门15,将准备好的培养皿10放在旋转平台8的培养皿固定座9上,然后关闭旋转门15,首先将电加热箱5内的电加热块6打开,当电加热块6变热后,打开鼓风机2,鼓风机2将外部空气通过进气管3和分气管4泵入电加热箱5内,电加热箱5内的电加热块6将常温空气加热,然后通过出风口7吹到旋转平台8上的培养皿10上,然后打开旋转电机11,旋转电机11带动旋转平台8旋转,这样保证了旋转平台8上的每个培养皿10接触热空气的时间一致,保证了加热的平衡。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宇,未经刘鸿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274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破壁机(LM‑LZ308)
- 下一篇:切碎机(QSJ‑A0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