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榫卯结构的椎间融合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7043.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2746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5 |
发明(设计)人: | 徐海栋;李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恰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 |
代理公司: | 南京先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5 | 代理人: | 缪友菊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张器 榫卯结构 置入腔 本实用新型 固定块本体 椎间融合器 置入孔 后段 尾段 置入 结构稳定性 反作用力 径向开设 垂直的 钉尾端 固定块 融合器 移位 尾端 植骨 轴向 连通 匹配 松动 对称 挤出 体内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榫卯结构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固定块本体、结合钉和扩张器,所述的椎间固定块本体内轴向开有设有植骨腔和结合钉置入腔,所述的结合钉置入腔内对称设有两个结合钉,两个结合钉尾端之间的椎间固定块本体的上径向开设有置入扩张器的扩张器置入孔,所述的扩张器置入孔连通所述的结合钉置入腔;所述结合钉的尾端与所述扩张器的后段为相匹配的榫卯结构。本实用新型中扩张器的后段与结合钉的尾段为相配合的榫卯结构,在扩张器置入到位后,结合钉的尾段卡在扩张器上,并且由于结合钉与扩张器是垂直的,结合钉的反作用力不会将扩张器挤出移位,确保结合钉不会松动脱落,提高融合器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颈前路减压融合术用椎间融合器。
背景技术
1955 年,Robinson 和 Smith 首次报道了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CDF),该术式对退行性颈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尽管目前有文献报道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或许更好,但 ACDF 仍是一种常规的手术方案,特别是对年龄较大或有置换禁忌症的患者。
临床上 ACDF 多采用椎间融合器并前路锁定板,不仅可以提高融合率,而且还能保证脊椎的稳定性。但上述方案术后并发症也较多,如术后吞咽困难、螺钉滑脱、内置物移位、邻近节段退变(ALD)等。基于以上问题,技术人员设计出一种新的椎间固定器,它包括椎间固定块本体和两个结合螺钉,所述的椎间固定块本体上分别设有斜向上螺合孔和斜向下螺合孔,使用时将椎间固定块本体置于相邻的椎块之间,拧入结合螺钉将相邻的椎块进行固定。该椎间固定器虽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但是出于操作的可行性,结合螺钉的拧入方向分别为斜向上和斜向下,容易导致椎间固定块本体移位、或从椎块间退出,因此需要对颈前路椎间固定器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螺钉内置、结合稳定的榫卯结构的椎间融合器。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榫卯结构的椎间融合器,包括椎间固定块本体、结合钉和扩张器,所述的椎间固定块本体内轴向开有设有植骨腔和结合钉置入腔,所述植骨腔和结合钉置入腔的上、下开口分别位于所述椎间固定块本体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上,所述的结合钉置入腔内对称设有两个结合钉,两个所述结合钉的尖端分别对应所述椎间固定块本体的上下端面,两个结合钉尾端之间的椎间固定块本体的上径向开设有置入扩张器的扩张器置入孔,所述的扩张器置入孔连通所述的结合钉置入腔;所述结合钉的尾端与所述扩张器的后段为相匹配的榫卯结构,其中,所述结合钉的尾端为榫头,所述扩张器的后段设置为榫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扩张器为椎体,椎体的前段设置有外螺纹,椎体的后段设置有一圈榫槽;所述扩张器置入孔上设置有与椎体前段相匹配的内螺纹。
优选地,两个所述结合钉的总长度与所述结合钉置入腔的轴向长度一致。
优选地,所述扩张器的最大直径为4~12mm。
优选地,所述扩张器的榫槽的深度为1~2mm。
优选地,所述结合钉置入腔的上、下开口的内径小于所述结合钉的最大直径。
优选地,所述椎间固定块本体上设置有两个结合钉植入腔,两个所述结合钉植入腔并列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椎间融合器在使用时,将植骨块置于椎间固定块本体的植骨腔内,然后将椎间固定块本体置于相邻的两块椎体之间,将扩张器推入扩张器置入孔中,在扩张器的外力作用下,位于结合钉置入腔内的两个结合钉分别向结合钉置入腔外移动并钉入相邻的两块椎体上分别对其进行固定。这样结合钉与椎体面是垂直的,可增加固定器的稳定性,防止椎间固定块本体移位、避免其从椎块间退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恰,未经李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7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膝关节
- 下一篇: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