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处理构筑物的排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87428.4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54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何宁;何春华;董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24 | 分类号: | B01D21/24 |
代理公司: | 合肥国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31 | 代理人: | 崔雅丽,张祥骞 |
地址: | 2306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构筑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水处理构筑物的排泥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节约用水越来越重要,水处理构筑物的排泥水需要完全回收处理再利用。而传统的水处理构筑物的污泥水直接排放到敞开式排泥沟道内,这种排泥沟道占地大、地面不整洁、排泥时外溅至周边地面污染环境、排泥冲洗不净等问题,污泥无法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避免污泥水外溅的水处理构筑物的排泥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处理构筑物的排泥系统,包括排泥管和埋设在水处理构筑物旁侧土壤里的主管道,所述的排泥管连通在水处理构筑物的出泥口和主管道之间,所述的主管道为封闭的管道结构,其末端连通至下游回收设施。
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主管道埋在水处理构筑物下方的土壤里,利用封闭式管道代替开敞式沟道,可以有效防止污泥外溅至周边地面污染环境。而且通常主管道距离水处理构筑物的水面有几米的高差,排泥水在排出水处理构筑物的出泥口后还存在一定的水压,主管道的设置可以充分利用水压来带走污泥,可以减少水损,保证所有水量被回收再利用。同时防止污水外溅,干净美观,占地空间小,造价低,施工简单,管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水处理构筑物的排泥系统,包括排泥管20和埋设在水处理构筑物30旁侧土壤里的主管道10,所述的排泥管20连通在水处理构筑物30的出泥口和主管道10之间,所述的主管道10为封闭的管道结构,其末端连通至下游回收设施。主管道10埋在水处理构筑物旁边的土壤里,利用封闭式管道代替开敞式沟道,可以有效防止污泥外溅至周边地面污染环境。而且通常主管道10距离水处理构筑物的水面有几米的高差,排泥水在排出水处理构筑物的出泥口后还存在一定的水压,主管道的设置可以充分利用水压来带走污泥,可以减少水损,保证所有水量被回收再利用。同时防止污水外溅,干净美观,占地空间小,造价低,施工简单,管理方便。
所述的主管道10的末端连接有二级排泥管道40,主管道10和二级排泥管道40呈转角状分布,并且在转弯处设置有观察井50,二级排泥管道40的末端连通至下游回收设施。二级排泥管道40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只有主管道10需要转弯时设置。如图1所示,主管道10和二级排泥管道40弯折呈近似的L状,可以根据地理形式具体设置,只有主管道10和二级排泥管道40呈转弯的状态即可。因为污泥水在转弯处的冲击,大量污泥被滞留在转弯处,起到初步清洁污水的作用。同时在转弯处设置观察井50,可以便于清理囤积在转弯处的污泥。
所述的二级排泥管道40靠近主管道10的一端高,另一端低。二级排泥管道40所处在的地理条件,铺设呈起始端高,末端低状态,保证二级排泥管道40的水流依靠重力自流到下游的回收设施。本实用新型利用主管道10进行压力流排泥水,利用二级排泥管道40进行重力流排泥水,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水处理构筑物的自然水压,减少水损失,能够有效的将污泥水输送至下游的回收设施。本实用新型占用空间小,施工简单,管理方便。
所述的主管道10的起始端设置用于连通水源的快速接头11。快速接头11可以快速的连接外接压力水,进行冲洗主管道10和二级排泥管道40,避免污泥堆积在管道内,造成管道的堵塞。
所述的排泥管20设置由两根以上,且分别连通至主管道10。每根排泥管20上设置有用于控制管道通断的排泥阀21。所述的排泥阀21包括串联在排泥管20上的手动排泥阀211和电动排泥阀212。正常情况下,手动排泥阀211处于打开状态,电动排泥阀212控制排泥管20的通断。假使电动排泥阀212发生故障,可以用手动排泥阀211来控制排泥管20的通断,双重保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8742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