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高纯水电导率测量的改进结构流通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0258.5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08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宋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1 | 代理人: | 张文雄 |
地址: | 5182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80区宝民二***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纯水 电导率 测量 改进 结构 流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高纯水电导率测量的改进结构流通池,特别适用于电力和电子行业中高纯水和超纯水电导率的测量,或者用于水溶液的电导率精确测量时使用。属于纯水电导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电力和电子行业,经常需要对高纯水甚至超纯水的电导率进行测量,以确定水中其他杂质离子的含量,这种纯水的电导率在0.05-0.1us/cm之间,接近理论纯水的电导率极限(0.0547us/cm)。而电导率的测量容易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
根据西安热工研究院电厂化学仪表专业委员会的研究,主要因素参见图2。由图中可以看出,外部因素中的管路漏气和电极水位是主要影响因素,系统漏气,会使测量结果偏高;电极水位偏低,会使测量结果偏低。而实际根据西安研究院通过对四个电厂七台机组的在线化学仪表的检验结果统计,发现目前在线化学仪表普遍存在准确性差的问题,其中相对误差大于10%的电导率表占被检表高达45%,而这两项都可以通过改善流通池的结构来加以避免。
现有技术的流通池结构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目前常规流通池由底部进水,上部出水,出水口的高度决定了流通池的液位高度,就是电极浸没的深度。其存在如下问题:(1)无法适应不同长度的电极,并且测量准确度受开口高低的直接影响。(2)这种流通池的排水为直接低位排放,存在虹吸效应,会导致管路倒吸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流通池存在无法适应不同长度的电极、会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管路倒吸风险等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高纯水电导率测量的改进结构流通池。具有适应不同长度的电极确保电极水位处于高水位、避免管路漏气的影响、防止外在因素对测量的干扰、确保测量精确度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用于高纯水电导率测量的改进结构流通池,包括流通池壳体,其结构特点在于:在流通池壳体的内腔设有隔板之一和隔板之二,将流通池壳体的内腔分隔成进水区域、测量区域和排水区域;隔板之一的底端与流通池壳体紧密连接、上端悬空,隔板之二的上端与流通池壳体紧密连接、一端悬空,在进水区域的流通池壳体下侧壁设置进水端,在排水区域的流通池壳体顶面设置出水端,使流通池壳体的内腔形成“S”形水流通路;出水端依次通过背压阀、虹吸破坏器连通排水管路,形成防虹吸式排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进一步地,在虹吸破坏器的顶面设置放空口,形成虹吸破坏器直通大气结构。
进一步地,在隔板之二的上部设有微形联通孔,以形成流通池壳体内腔的辅助排放空气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在流通池壳体的内腔设有隔板之一和隔板之二,将流通池壳体的内腔分隔成进水区域、测量区域和排水区域;隔板之一的底端与流通池壳体紧密连接、上端悬空,隔板之二的上端与流通池壳体紧密连接、一端悬空,在进水区域的流通池壳体下侧壁设置进水端,在流通池壳体顶面设置出水端,使流通池壳体内腔形成“S”形水流通路;出水端依次通过背压阀、虹吸破坏器连通排水管路,形成防虹吸式排水结构;因此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流通池存在无法适应不同长度的电极、会产生虹吸效应导致管路倒吸风险等问题,具有适应不同长度的电极确保电极水位处于高水位、避免管路漏气的影响、防止外在因素对测量的干扰、确保测量精确度等特点和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纯水电导率测量常见误差来源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流通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流通池壳体10,在流通池壳体10的内腔设有隔板之一2和隔板之二4,将流通池壳体10的内腔分隔成进水区域10-1、测量区域10-2和排水区域10-3;隔板之一2的底端与流通池壳体10紧密连接、上端悬空,隔板之二4的上端与流通池壳体10紧密连接、一端悬空,在进水区域10-1的流通池壳体10下侧壁设置进水端1,在排水区域10-3的流通池壳体10顶面设置出水端5,使流通池壳体10的内腔形成“S”形水流通路;出水端5依次通过背压阀6、虹吸破坏器7连通排水管路8,形成防虹吸式排水结构。
本实施例中:
在虹吸破坏器7的顶面设置放空口9,形成虹吸破坏器7直通大气结构。在隔板之二4的上部设有微形联通孔11,以形成流通池壳体10内腔的辅助排放空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广前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02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测电笔
- 下一篇:一种高温下薄膜试样电压耐受试验电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