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铸件用打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2356.2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22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詹泽禄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鑫启盛精密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31/00 | 分类号: | B22D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41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千***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铸件用打磨装置,属于压铸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压铸也成为压力铸造,压铸是近代金属加工工艺中发展较快的一种少无切削的特种铸造方法,它是将熔融金属在高压高速下充填铸型,并在高压下结晶凝固形成铸件的过程。高压高速是压力铸造的主要特征。常用的压力为数十兆帕,填充速度(内浇口速度)约为16~80米/秒,金属液填充模具型腔的时间极短,约为0.01~0.2秒。由于用这种方法生产产品具有生产效率高,工序简单,铸件公差等级较高,表面粗糙度好,机械强度大,可以省去大量的机械加工工序和设备,节约原材料等优点,所以现已成为我国铸造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压铸模加工出来的是压铸件,表面会有毛刺,这些压铸件在进入到下一道工序之前需要将表面的毛刺打磨掉,目前压铸件毛刺的打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纯人工打磨,这种打磨方法效率低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有一种方法是通过机器人进行打磨,这种方法成本较高,适合大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成本高导致客户利润下降,所以行业中需要一种新型的压铸件打磨装置,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压铸模,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压铸件用打磨装置,设置有座板,所述座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移动气缸,所述移动气缸的气缸轴上设置有旋转电机座。
所述旋转电机座上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压铸件放置工装。
所述支撑杆之间上设置有打磨横梁,所述打磨横梁上设置有移动导轨,所述移动导轨上设置有打磨气缸,所述打磨气缸上设置有打磨砂轮。
作为优选,所述压铸件放置工装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滚珠丝杠,所述滚珠丝杠上设置有滑块。
作为优选,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压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压板气缸座,所述压板气缸座上设置有压板气缸。
作为优选,所述压板气缸的气缸轴与所述压板连接在一起,所述压板上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座板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之间设置有支撑横梁。
作为优选,所述压铸件放置工装的数量为两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通过压铸件放置工装将压铸件固定好,然后通过打磨气缸带动打磨砂轮对压铸件表面进行打磨,从而达到自动化打磨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压铸件放置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座板1;支撑立柱110;支撑横梁120;支撑杆2;移动气缸3;旋转电机座4;旋转电机5;压铸件放置工装6;支撑板610;滚珠丝杠620;滑块630;压板640;压板气缸座650;压板气缸660;压力传感器670;打磨横梁7;移动导轨8;打磨气缸9;打磨砂轮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根据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压铸件用打磨装置,设置有座板1,所述座板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上设置有移动气缸3,所述移动气缸3的气缸轴上设置有旋转电机座4,所述旋转电机座4上设置有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电机轴上设置有压铸件放置工装6,所述支撑杆2之间上设置有打磨横梁7,所述打磨横梁7上设置有移动导轨8,所述移动导轨8上设置有打磨气缸9,所述打磨气缸9上设置有打磨砂轮10。
所述压铸件放置工装6设置有呈L型结构的支撑板610,所述支撑板610上设置有滚珠丝杠620,所述滚珠丝杠620上设置有滑块630,所述滑块630上设置有压板640,所述支撑板610的上端设置有压板气缸座650,所述压板气缸座650上设置有压板气缸660,所述压板气缸660的气缸轴与所述压板640连接在一起,所述压板640上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670。
所述座板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立柱110,所述支撑立柱110之间设置有支撑横梁120,所述压铸件放置工装6的数量为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鑫启盛精密配件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鑫启盛精密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23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