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紫外线、防静电织物面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6701.X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6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乡市恒畅针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8 | 分类号: | B32B27/08;B32B27/40;B32B27/32;B32B27/12;B32B9/00;B32B9/04;B32B33/00;B32B27/02;B32B27/34;B32B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静电 织物 面料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织物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紫外线、防静电织物面料。
背景技术
紫外线对人体具有伤害,紫外线照射不仅使纺织品褪色、脆化,强度降低,还会使皮肤变红,产生黑色素和色斑,使皮肤失去弹性,产生皱纹,更严重还会诱发癌变。所以在炎炎夏日中抗紫外线面料尤其受欢迎,具有抗紫外线性能的面料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抗紫外线织物的一般加工方法是采用在定型工艺中在轧液中加入抗紫外线提升剂。合成纤维、纱线或织物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等原因易产生静电。带有静电的纤维容易吸附尘埃形成污垢,在加工过程中,电荷的吸引或排斥还会加大加工的难度。纺纱过程中静电会造成纤维间抱合性差、易缠绕及断头,影响纺纱的顺利进行,当聚集的静电电压高于500V时,极易因放电产生火花而引起火灾。目前较为常见的针织面料为具有上述抗紫外线或防静电的单一功效的面料,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紫外线、防静电织物面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紫外线、防静电织物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抗紫外线、防静电织物面料,包括聚氨酯耐磨层、聚四氟乙烯薄膜层、防水面料层、加强层、防静电层、弹性纤维层、竹炭纤维层和狐绒保暖层,所述狐绒保暖层的顶部设置有竹炭纤维层,且竹炭纤维层的顶部设置有弹性纤维层,所述防静电层设置在弹性纤维层的顶部,且防静电层的顶部设置有加强层,所述防水面料层设置在加强层的顶部,且防水面料层的顶部设置有聚四氟乙烯薄膜层,所述聚氨酯耐磨层设置在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竹炭纤维层是由竹炭纤维纱相互交织而成。
优选的,所述防静电层由TPU涂层、导电纤维层和锦纶纺织层,所述导电纤维层的顶部设置有TPU涂层,且导电纤维层的底部设置有锦纶纺织层。
优选的,所述锦纶纺织层的表面涂有抗紫外线涂层。
优选的,所述防水面料层上设置有条形镂空,且条形镂空内设置有聚氨酯防皱条。
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重量为8-12克每平方米,且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厚度为0.01-0.1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抗紫外线、防静电织物面料通过聚氨酯耐磨层和聚四氟乙烯薄膜层的配合使用,使得该织物面料轻薄、柔软、透气性好、耐磨性强,通过防静电层的配合使用,使得该织物面料具有防静电的作用,通过竹炭纤维层的配合使用,使得该织物面料具有抗紫外功能,能有效隔离紫外线伤害;竹炭能释放微量元素,改善环境,抑制细菌生长,具有天然的抑制功效;竹炭纱中间有小空心部分,具有超强的吸附力;因此织物可抗紫外,又可抑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静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聚氨酯耐磨层,2、聚四氟乙烯薄膜层,3、防水面料层,4、加强层,5、防静电层,51、TPU涂层,52、导电纤维层,53、锦纶纺织层;6、弹性纤维层,7、竹炭纤维层,8、狐绒保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乡市恒畅针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桐乡市恒畅针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67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换热器蒸发试验的水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垂直接地极温升特性的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