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尾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7662.5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8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武洪涛;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17 | 分类号: | B03C3/017;B03C3/0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62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尾气 净化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新型涉及一种尾气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尾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时,一方面需要对尾气中的固体粉尘等污染物进行吸附固定,另一方面需要对尾气中的余热进行回收利用,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发现,当前的尾气无害化处理系统运行时,往往需要首先对尾气中的粉尘等固体污染物进行净化作业,虽然当前的设备可以满足对尾气中粉尘污染物净化的需要,但同时也导致尾气温度下降较为明显,从而造成了严重的余热浪费,不利于后续对尾气余热回收利用,除此之外,当前对尾气余热利用时,均是直接通过换热器等设备将尾气作为热源直接对其他设备或物品进行加热,由于尾气中余热能量相对较低,因此热交换效率相对较低,不能有效的对尾气中余热资源的利用,同时也极大的限制了尾气余热资源利用的灵活性,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尾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净化作业,并可有效的防止尾气中余热的散失浪费,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提高尾气中余热的综合利用率,在满足传统余热直接加热利用的同时,另可通过尾气越热获得较低温度的低温尾气,满足对相关设备降温和对尾气余热调温作业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尾气余热利用率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尾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静电除尘装置、增压风机、空气涡流管及输送导管,静电除尘装置至少一个,通过导流管与增压风机相互连通,增压风机通过导流管与空气涡流管进气口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至少两个,且两空气涡流管相互并联,并通过分流管与导流管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的高温出气口和低温出气口分别与至少一条输送导管相互连通,输送导管包括内衬管、保温防护层、硬质防护套、震荡装置及静电除尘网,所述的硬质防护套包覆在内衬管外,并与内衬管同轴分布,内衬管与硬质防护套间通过连接筋板相互连接,保温防护层嵌于内衬管和硬质防护套之间,震荡装置至少四个,且各震荡装置环绕内衬管轴线呈螺旋状均布并与硬质防护套外表面连接,静电除尘网至少两个,嵌于内衬管内,并沿内衬管轴线方向均布,且各静电除尘网均与内衬管轴线垂直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静电除尘装置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则每两个静电除尘装置相互串联构成一个除尘组,各除尘组间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涡流管中,各空气涡流管的高温出气口均与同一条输送导管相互连通,各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均与同一条输送导管相互连通,且与空气涡流管的高温出气口连通的输送导管和与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连通的输送导管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导管中,与空气涡流管的高温出气口连通的输送导管和与空气涡流管的低温出气口连通的输送导管间均通过至少一条导气支管与一个混合储气罐相互连通,所述的混合储气罐为密闭腔体结构,其内部设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混合储气罐与导气支管间通过电磁阀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筋板为“X”字型及“十”字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内衬管内表面上均布若干呈半球状的突起结构。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对尾气中的粉尘进行净化作业,并可有效的防止尾气中余热的散失浪费,另一方面可根据使用需要提高尾气中余热的综合利用率,在满足传统余热直接加热利用的同时,另可通过尾气越热获得较低温度的低温尾气,满足对相关设备降温和对尾气余热调温作业的需要,从而达到提高尾气余热利用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尾气净化及余热利用装置,包括静电除尘装置1、增压风机2、空气涡流管3及输送导管4,静电除尘装置1至少一个,通过导流管5与增压风机2相互连通,增压风机2通过导流管5与空气涡流管3进气口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3至少两个,且两空气涡流管3相互并联,并通过分流管6与导流管5相互连通,空气涡流管3的高温出气口和31低温出气口32分别与至少一条输送导管4相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76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原泥除铁机
- 下一篇:一种甜菊素连续离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