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源热泵用冬季防冻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8101.7 | 申请日: | 2017-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40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剑泽;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衡峰热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21/14 | 分类号: | F25D21/14;F25B3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源热泵 承接板 冬季防冻 本实用新型 导流孔 产品技术领域 冷凝水滴落 防止冷凝 上层空间 四周边缘 下层空间 箱体结构 中间区域 换热器 冷凝水 热泵 凸起 承接 流出 凝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产品技术领域,其用于空气源热泵的箱体中,特指一种空气源热泵用冬季防冻结结构。一种空气源热泵用冬季防冻结结构,其包括:承接板,该承接板四周边缘向上形成凸起,并且于承接板的中间区域开设有导流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源热泵的箱体结构中,具体是将其设置在箱体的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之间,该承接板用于承接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滴落到承接板后将通过中心的导流孔导流出去,从而防止冷凝水的聚集、凝结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泵产品技术领域,其用于空气源热泵的箱体中,特指一种空气源热泵用冬季防冻结结构。
背景技术:
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驱动,利用冷媒压缩制冷循环的工作原理。其是以环境的冷(或热)源制取热(冷)风或者热(冷)水的设备,包括压缩机、换热器等,空气源热泵利用空气中的热量作为低温热源,经过冷凝或者蒸发进行热交换,然后作为循环系统,提取或释放热能。但是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在冬天特别是在北方地区的冬天工作会存在以下问题:换热器表面的冷凝水会滴落下来,如果不及时清理,这些冷凝水会在室外低温环境下凝结成冰,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这些凝结的冰层会逐渐增加,不仅影响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同时也会增加整个设备的承重,对设备的基础造成损伤。目前克服这一问题就是用电加热,或者人工铲除,但是这种方式过于麻烦。为此,本发明人提出了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空气源热泵用冬季防冻结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空气源热泵用冬季防冻结结构,其包括:承接板,该承接板四周边缘向上形成凸起,并且于承接板的中间区域开设有导流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承接板沿凸起的内侧阵列开设有多数个漏水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承接板上的漏水孔呈腰形。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凸起通过承接板边缘翻卷形成。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凸起表面开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承接板呈左右对称设计,沿其中心线位置形成有中间凸起,于承接板左右两侧的分别开设有导流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中间凸起两侧开设有用于固定的中间安装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将本实用新型用于空气源热泵的箱体结构中,具体是将其设置在箱体的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之间,该承接板用于承接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冷凝水滴落到承接板后将通过中心的导流孔导流出去,从而防止冷凝水的聚集、凝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箱体的立体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用的箱体的内部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3、4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所应用的一种空气源热泵用箱体结构,其包括:箱体1,该箱体1分为上下两层空间,其中上层空间11用于安装空气源热泵用翅片换热器,在上层空间1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孔112,该安装孔112处用于安装散热用的鼓风机。下层空间12用于安装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机、电气控制元件。本实施例中,箱体1呈左右对称设计,这样可以安装两组热泵装置。
箱体1的上层空间11与下层空间12之间通过本实用新型冷凝水承接板2分隔,该承接板2上开设有连通上、下层空间11、12导流孔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衡峰热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衡峰热泵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81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