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9417.8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小明;陈海萍;黎文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三清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利宇宁 |
地址: | 529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农村 生活 污水 高效 一体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农村生活污水在经过集中泄洪之后一般需要通过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及污泥沉淀等工序然后达到后续的使用需求,而在水解酸化的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厌氧填料对污水进行处理,由于厌氧填料处理污水的时间比较长,而现有的处理装置中负责该处理的厌氧区一般只进行一次厌氧填料对污水的处理,污水难以被厌氧填料充分处理。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使得厌氧填料充分处理污水的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厌氧填料充分处理污水的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有全埋地下、半埋地下或设于地上的箱体,箱体内设置有通过隔板隔开的厌氧区和沉淀区,隔板上设有连通孔;厌氧区内设置有进水口,沉淀区内设置有位于底部的污泥斗和连通外部的出水管,出水管中设置有消毒装置;厌氧区包括有第一厌氧部、第二厌氧部、连通第一厌氧部与第二厌氧部的导流部,第一厌氧部和第二厌氧部中均设置有厌氧填料,导流部包括有左右设置的两个下导流板以及设置在其之间的上导流板,下导流板的下部和厌氧区之间、上导流板的上部和厌氧区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优选的,连通孔沿水流方向的前端设置有出水堰。
优选的,出水堰的进水高度高于厌氧填料。
优选的,进水口的进水高度高于厌氧填料。
优选的,沉淀区中设置有把沉淀区分隔为第一沉淀部和第二沉淀部的上导流板,上导流板连接沉淀区的底部,其上部和沉淀区的顶部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优选的,第一沉淀部和第二沉淀部的底部均设置有污泥斗。
优选的,消毒装置是紫外线消毒器。
优选的,出水管中设置有水泵,箱体的顶部连接有用于水泵供电的太阳能板。
优选的,箱体埋于地下,太阳能板设置于地上或地表,太阳能板通过连杆连接箱体。
优选的,厌氧区和沉淀区之间设置有好氧区,好氧区内设置有MBBR填料。
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其通过第一厌氧部和第二厌氧部的配合使得厌氧填料能够和污水充分反应,使得污染程度较轻的污水可以直接通过厌氧区和沉淀区的作用的处理即可再次使用,高效处理;通过设置于地表的太阳能板来持续的提供依次经过厌氧区、好氧区和沉淀区作用的水源运出的动力,使得本装置可以完全埋设于地下,节省地面空间,并且无需外接电源使得本装置安装方便,本装置所需电能也可以自给自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可实现污水高效、低耗和模块化处理,是装备化、标准化、自动化的污水处理设备,其大大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使得处理后的水源能够满足BOD5、COD、TP等参数要求,其建造成本低,无需日常维护管理且无噪声、臭气等二次污染。该装置能根据实际安装位置的高度要求来进行全地埋、半地埋或全地布置的选择;该装置可以通过传感器来配备远程监控处理数据的控制系统,还可以设置数据异常时报警系统和自动保护系统。净化完成的水源可直接用于绿化、冲厕、补充水景,本装置实现污水就地回收与再利用,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厌氧区直接连接沉淀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厌氧区和沉淀区中设置好氧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的高效厌氧一体化处理装置,包括有全埋地下、半埋地下或设于地上的箱体1,箱体1内设置有通过隔板6隔开的厌氧区2和沉淀区4,隔板6上设有连通孔7;厌氧区2内设置有进水口8,沉淀区4内设置有位于底部的污泥斗11和连通外部的出水管,出水管中设置有消毒装置12;厌氧区2包括有第一厌氧部21、第二厌氧部22、连通第一厌氧部21与第二厌氧部22的导流部,第一厌氧部21和第二厌氧部22中均设置有厌氧填料9,导流部包括有左右设置的两个下导流板16以及设置在其之间的上导流板15,下导流板16的下部和厌氧区2之间、上导流板15的上部和厌氧区2之间形成水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三清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三清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941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