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齿轮烧结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799975.4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88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纪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冠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5/08 | 分类号: | B22F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齿轮 烧结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粉末冶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齿轮烧结工装。
背景技术
宏观定义:在高温下(不高于熔点),陶瓷生坯固体颗粒的相互键联,晶粒长大,空隙(气孔)和晶界渐趋减少,通过物质的传递,其总体积收缩,密度增加,最后成为具有某种显微结构的致密多晶烧结体,这种现象称为烧结;
微观定义:固态中分子(或原子)间存在互相吸引,通过加热使质点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迁移,使粉末体产生颗粒黏结,产生强度并导致致密化和再结晶的过程称为烧结;
无论宏观定义还是微观定义烧结;烧结的过程中会产生相应的内应力,如若不控制产品烧结时存在的内应力和消除内应力,产品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一般的行星齿轮在烧结过程中由于各行星齿轮的之间互相叠加,导致最底端的行星齿轮在烧结过程受到上端行星齿轮的重力叠加会产生相应的内应力,在经过多次针对最底端的行星齿轮所受内应力的测试和使用寿命,设计出一种最佳的行星齿轮烧结工装,满足烧结工艺的同时又能保证行星齿轮的内应力的有效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星齿轮烧结工装,能够解决一般的行星齿轮采用多层叠加行星齿轮数量不加以控制;导致烧结过程中最底端的行星齿轮所受内应力大大增加,降低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星齿轮烧结工装,行星齿轮嵌套在该工装上;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底板和齿轮装配台,所述齿轮装配台垂直设置在底板上;行星齿轮烧结工装之间可互相堆叠;
所述齿轮装配台包括安装台和套杆;所述套杆垂直安装在安装台上,所述安装台与套杆均为圆柱结构且轴线相同;所述安装台的直径大于套杆的直径;
所述套杆的高度小于六倍的行星齿轮的厚度;套杆上的行星齿轮之间直接叠加,且套杆上的行星齿轮叠加数量不超过五个。
进一步的,所述齿轮装配台在底板上等间距交错设置,所述相邻的齿轮装配台之间的间距大于50mm。
进一步的,所述套杆与安装台之间的垂直度为0.03。
进一步的,所述套杆的顶端边缘倒圆角半径为1mm。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齿轮的内径与套杆的外径值相同,行星齿轮与套杆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本实用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计烧结工装的套杆高度与行星齿轮厚度相关联的尺寸,保证了行星齿轮在烧结过程中叠加的行星齿轮在压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内应力在可调范围内,且提高了行星齿轮在烧结之后的合格率;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套杆的直径与行星齿轮相同,在套杆的顶端倒圆角便于行星齿轮嵌套在套杆上实现间隙配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一种行星齿轮烧结工装与新型齿轮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的一种导致烧结过程中最底端的行星齿轮所受内应力大大增加,降低了产品质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行星齿轮烧结工装,行星齿轮嵌套在该工装上;包括底板1和齿轮装配台2,所述齿轮装配台2垂直设置在底板1上;行星齿轮3烧结工装之间可互相堆叠。
齿轮装配台2包括安装台21和套杆22;所述套杆22垂直安装在安装台21上,所述安装台21与套杆22均为圆柱结构且轴线相同;所述安装台21的直径大于套杆22的直径。
套杆22的高度小于六倍的行星齿轮3的厚度;套杆22上的行星齿轮3之间直接叠加,且套杆22上的行星齿轮叠加数量不超过五个。
齿轮装配台2在底板1上等间距交错设置,所述相邻的齿轮装配台2之间的间距大于50mm。
套杆22与安装台21之间的垂直度为0.03。
套杆22的顶端边缘倒圆角半径为1mm。
行星齿轮3的内径与套杆22的外径值相同,行星齿轮3与套杆22之间采用间隙配合。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范围内。本实用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冠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未经南通冠达粉末冶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799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MIM炉用湿气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真空雾化制粉设备的隔离密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