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加热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0069.1 | 申请日: | 201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雷碧荣;邱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卡而博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02 | 分类号: | H05B3/02;H05B3/16;H05B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一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369 | 代理人: | 杨昕昕,董云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柜温度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以安装在机柜内部用以提高柜内温度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加热模块。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用途、各种型号的机柜。例如ATM自动柜员机、自动售票系统(AFC)、各类闸机、开关柜、光伏机柜、电力机柜、通讯机柜等。这些机柜市场面临这极端的工作环境,例如严寒、霜冻气候。
在低温环境中,有时候机柜内部的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在一些比较寒冷 工作环境中,通常会在机柜内配备加热装置。
目前配备在机柜内的加热装置一般是空调,其虽然能够可靠、有效制热,但其体积一般比较大,会占用过多的柜内空间。因此,市面上出现了拥有更小体积的加热模块,其主要包括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量的发热体,将其安装在柜内,可以减小对柜内空间的占用。
但是,这类加热模块存在自身发热不均、散热不及时的问题,将其安装在机柜内后,柜内的各个部位的温度难以在较短时间内被均匀升高,因此其加热性能尚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模块,其具有发热均匀、散热及时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模块,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装设有发热体和风扇,所述风扇位于发热体的一侧,所述壳体上位于发热体和风扇的部位设置有通风口,所述发热体包括至少三片间隔设置的PTC加热片,相邻两片PTC加热片之间设置有呈波浪形的发热电阻丝。
采用上述方案,该加热模块的发热体采用PTC加热片和发热电阻丝相结合的方式,发热电阻丝夹在相邻两片PTC加热片之间,这种结构兼顾了发热电阻丝发热稳定和PTC自我控制加热温度的优点,利用PTC自动控温的能力来弥补不同部位的发热电阻丝在加热温度上差异,从而使发热体的各个部位产生的热量不会相差太大,整体的发热非常均匀,再加上风扇的吹风作用,可以及时将发热体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所以该加热模块,针对寒冷地区及潮湿环境下的控制柜进行智能加热,防止机柜内结露及除湿防潮,提供空气对流,保证机柜内部性能更好地运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PTC加热片的数量为5片,依次为平行设置的第一PTC加热片、第二PTC加热片、第三PTC加热片、第四PTC加热片以及第五PTC加热片,所述第一PTC加热片和第五PTC加热片的厚度相等且两者对称分布在第三PTC加热片的两侧,所述第二PTC加热片和第四PTC加热片的厚度相等且对称分布在第三PTC加热片的两侧。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将发热体划分为更多的有效加热区域,使发热体整体发热更为均匀。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PTC加热片的厚度大于第一PTC加热片的厚度,所述第一PTC加热片的厚度大于第三PTC加热片的厚度。
采用上述方案,如此设置可以使PTC加热片对发热体的不同部位具有不一样的热量动态补偿能力,符合发热体的温度分布特性,提高均匀发热的能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加热模块还包括单片机、开关模块、电源模块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电源模块连接市电并输出电源供单片机和温度传感器使用;所述开关模块连接在电源接口与发热体以及风扇之间,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采样信号端连接,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开关模块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采用上述方案,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模块所在的环境温度进行检测,单片机对温度检测值进行比较,从而控制发热体和风扇的启停,实现恒温加热。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壳体外侧。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温度传感器更准确检测到外部温度,提高温控的准确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热缩套管与加热模块的外部线缆包覆在一起。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开关模块的继电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变压电路和耦接于变压电路的整流电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上位于两通风口处均装设有护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卡而博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卡而博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00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