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1721.1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60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2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宏 |
主分类号: | B61D27/00 | 分类号: | B61D27/00;F02G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换 发动机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涉及热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列车运行在寒冷的北部地区,以及冬季均需要为列车客车的车厢内送暖,然而现有技术的暖器热量是来自机车系统的电加热或是车厢内燃锅炉加热,热能消耗量很大,在寒冷季节能耗加大,而机车发动机的大量的热能得不到利用。
发明内容
一、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利用机车发动机的余热加热列车车厢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如下技术方案:
1、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总管1、增压涡轮2、进气总管3、柴油机4、车体5、机车贯通管6、循环管7、暖水箱8、跨接软管9、暖器散热器10、车辆贯通管11、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车辆内管13、循环水泵14;
其特征在于:
进气总管3连接增压涡轮2,增压涡轮2连接柴油机4,排气总管1一端连接柴油机4排气口,另一端连接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连接循环管7,循环管7连接暖水箱8;
暖水箱8连接机车贯通管6,机车贯通管6通过跨接软管9连接车辆内管13;
车辆内管13为进出的两根,分别连接暖器散热器10的进口和出口。
暖器散热器10在列车车辆的车厢内的偏底部,车辆内管13连接暖器散热器10。
2、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气总管1为带支路的排气总管。
3、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跨接软管9为带有保温的蛇形软管。
4、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为列管式气液热交换器。
5、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为螺旋板式换热器。
6、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暖水箱8上接有循环水泵14。(可以单单靠冷热液体自然对流不足时应用)
二、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的应用
1、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排气总管1、增压涡轮2、进气总管3、柴油机4、车体5、机车贯通管6、循环管7、暖水箱8、跨接软管9、暖器散热器10、车辆贯通管11、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车辆内管13、循环水泵14;
进气总管3连接增压涡轮2,增压涡轮2连接柴油机4,排气总管1一端连接柴油机4排气口,另一端连接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连接循环管7,循环管7连接暖水箱8;
暖水箱8连接机车贯通管6,机车贯通管6通过跨接软管9连接车辆内管13;
车辆内管13为两根,分别连接暖器散热器10的进口和出口;
当列车机车的发动机工作时,发动机排出炽热的尾气,通过排气总管1进入到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在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内将循环水加热,被加热的循环水通过循环管7到暖水箱8;
暖水箱8在的热水通过机车贯通管6,在车厢与车厢间通过跨接软管9连接到车辆内管13,车辆内管13再与暖器散热器10,给车厢内供暖;
然后暖器散热器中的冷水再通过车辆内管13,经跨接软管9与各车厢连接回到循环管7使冷水回流到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中再次被加热;水被循环使用。
2、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0为列管式气液热交换器。
3、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0为螺旋板式换热器。
4、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当循环水单单靠冷热流体的自然对流热交换不足时,启动循环水泵14使水循环。
有益效果
1、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具有将发动机的废气通过换热器加热车厢内暖器水温的作用;
2、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排气总管热交换器12连接循环管7”可提高换热效率,避免排气管出来的尾气直接加热各车厢暖器带来的阻力。
2、跨接软管9为带有保温的金属波纹管具有连接牢固且保温的作用。
3、本申请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在列车中位置示意图
图2: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主视图
图3:热变换发动机余热利用装置左图
图4:Ⅰ局部放大图
图5:Ⅱ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宏,未经马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17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履带式抱紧行走轮
- 下一篇:市域车行李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