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星轮式活性炭排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04363.X | 申请日: | 201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71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魏进超;张震;康建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394 | 代理人: | 唐曙晖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活性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活性炭吸附塔/解吸塔的星轮式活性炭排料装置,其中吸附塔/解吸塔属于一种适用于大气污染治理的活性炭法烟气处理装置,涉及环境保护领域。
背景技术
对于工业烟气、尤其钢铁工业的烧结机烟气而言,采用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和解析塔的脱硫、脱硝装置和工艺是比较理想的。在包括活性炭吸附塔和解析塔(或再生塔)的脱硫、脱硝装置中,活性炭吸附塔用于从烧结烟气或废气(尤其钢铁工业的烧结机的烧结烟气)吸附包括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二恶英在内的污染物,而解析塔用于活性炭的热再生。
活性炭法脱硫具有脱硫率高、可同时实现脱硝、脱二噁英、除尘、不产生废水废渣等优点,是极有前景的烟气净化方法。活性炭可以在高温下再生,在温度高于350℃时,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恶英等污染物发生快速解析或分解(二氧化硫被解析,氮氧化物和二噁英被分解)。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的再生速度进一步加快,再生时间缩短,优选的是一般控制解析塔中活性炭再生温度约等于430℃,因此,理想的解析温度(或再生温度)是例如在390-450℃范围、更优选在400-440℃范围。
传统的活性炭脱硫工艺如图1中所示。烟气由增压风机引入吸附塔,在入塔口喷入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以提高NOx的脱除效率,净化后的烟气进入烧结主烟囱排放。活性炭由塔顶加入到吸附塔中,并在重力和塔底出料装置的作用下向下移动。解析塔出来的活性炭由2#活性炭输送机输送至吸附塔,吸附塔吸附污染物饱和后的活性炭由底部排出,排出的活性炭由1#活性炭输送机输送至解析塔,进行活性炭再生。
解析塔的作用是将活性炭吸附的SO2释放出来,同时在400℃以上的温度和一定的停留时间下,二噁英可分解80%以上,活性炭经冷却、筛分后重新再利用。释放出来的SO2可制硫酸等,解析后的活性炭经传送装置送往吸附塔重新用来吸附SO2和NOX等。
在吸附塔与解析塔中NOX与氨发生SCR、SNCR等反应,从而去除NOX。粉尘在通过吸附塔时被活性炭吸附,在解析塔底端的振动筛被分离,筛下的为活性炭粉末送去灰仓,然后可送往高炉或烧结作为燃料使用。
采用活性炭法进行烟气净化,为了提高净化效果,每一个吸附塔可使烟气通过多层活性炭床层。现有技术采取前后串联结构的吸附塔,如图2中所示。
烟气通过吸附塔,烟气中大部分污染物留在了活性炭床层,从而实现了烟气的净化。顺着烟气流动方向,床层中先与烟气接触的活性炭会先吸附饱和,失去净化烟气效果,因此需要优先从吸附塔排出,进行解吸塔进行再生;而床层中后与烟气接触的活性炭,需较长时间吸附饱和,可后排放吸附塔。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将活性炭床层分为多室,控制前室内活性炭停留时间较短,后室内活性炭停留时间较长。现有技术中控制活性炭在吸附塔内停留时间依靠调节圆辊给料机的转速,其工作过程及原理请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吸附塔的排料过程示意图。图3中所示的活性炭排料装置包括圆辊给料机和旋转给料阀。
工作过程中,活性炭依靠重力的作用在圆辊给料机的控制下往下移动,圆辊给料机不同的转速决定活性炭的移动速度,圆辊给料机排出的活性炭进入旋转给料阀卸料后进入输送设备内循环利用,旋转给料阀的主要作用是在排料的同时保持吸附塔的密封,使吸附塔内的有害气体不外泄到空气中。
由于烟气中含有一定的水蒸气及粉尘,活性炭在吸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粘结现象,形成块状物堵塞下料口,如图4所示。下料口如果堵塞严重,活性炭无法连续移动,导致活性炭吸附饱和而失去净化效果,甚至由于活性炭蓄热导致活性炭床层高温,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目前处理的方法为系统停机后人工清除块状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颗粒状物料的排料控制的技术方案,即提供一种星轮式活性炭排料装置(或称作下料装置)。
一般,吸附塔具有多个活性炭料室(或活性炭腔室),例如2、3或4个。例如,吸附塔具有两个活性炭料室(或活性炭腔室),即活性炭前室和后室。每一个床层或活性炭料室的底部可装有多个排料口(现有技术装有多个圆辊给料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04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废气溶剂回收装置
- 下一篇:超薄型除甲醛活性炭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