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生产中硼挥发的熔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14790.6 | 申请日: | 201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0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彭寿;丁奇亮;柏勉;刘清;江龙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235 | 分类号: | C03B5/235;C03C6/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高燕,许亦琳 |
地址: | 200063 上海市普***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硅酸盐 单片 防火 玻璃 生产 挥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熔窑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控制单片防火玻璃硼挥发的熔窑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世界各国对建筑住宅及公用建筑物的要求越来越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建筑防火规范。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以其低热膨胀系数(4×10-6)、良好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光学性能和优良的工艺性能在各类防火玻璃中脱颖而出。然而在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的生产过程中,含硼原料主要使用五水硼砂,在1600℃左右的较高的熔制温度使得硼挥发较为严重,有文献报道在玻璃熔制过程中硼挥发主要发生在1000℃以前,此阶段硼挥发量占全程挥发量的约63%,造成硼原料损失,增加成本,最终使玻璃产生分相、起皮等结构不均匀缺陷。
采用浮法生产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需要比普通硅酸盐玻璃更高的熔制温度,现在普遍采用全电熔或者全氧加电助熔的熔化方式。然而这两种熔化方式在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的生产中都有其弊端。全电熔熔方式可有效减少硼的挥发,但玻璃液的熔制、均化效果不良,易形成条纹等缺陷,全氧加电助熔的熔化方式可以使玻璃液的熔制、均化效果良好,但易造成硼的挥发,增加成本,最终使玻璃产生分相、起皮等结构不均匀缺陷。
通常在硼硅酸盐防火玻璃的生产中,采用的配合料一般具有一定的含水率,主要目的是使原料混合更加均化以及减少原料的飞扬等作用,然而水分的存在会加剧熔制过程中硼的挥发,造成硼原料损失,最终影响玻璃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中硼挥发的熔窑装置及其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包括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中硼挥发的熔窑装置,所述熔窑装置包括熔窑本体,所述熔窑本体包括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有挡墙,所述挡墙将所述加热腔分隔为预熔区和强熔区,且所述预熔区和所述强熔区的底部连通。
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熔区采用全电熔方式加热初熔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的各原料组分的混合料。
更为优选地,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的各原料组分及重量份为:
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强熔区采用火焰加热和电熔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加热熔融。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熔区的侧面和底部设有若干加热电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熔区上设有投料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强熔区的侧面设有若干喷枪。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强熔区的侧面设有烟道。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强熔区的底部设有若干加热电极。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强熔区的温度为1600~1700℃。
一种控制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生产中硼挥发的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上述所述熔窑装置,将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的各原料组分混合均匀后通过投料口投入预熔区中被电加热初熔,加热初熔后流动相通过底部流入强熔区内,在强熔区内通过电和火焰同时加热进一步熔融得到均匀的玻璃液。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所述的一种有效控制单片防火玻璃硼挥发的方法,采用预熔区全电熔熔化和强熔区火焰加电助熔的熔化方式,可以大大的减少硼硅酸盐单片防火玻璃生产中硼的挥发,最大可减少硼挥发5%~15%,节约了硼原料,延长了窑龄。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熔窑预熔区和强熔区的俯视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中玻璃熔窑预熔区和强熔区的剖视图。
图1和图2中附图标记如下:
1投料口
2加热电极
3预熔区
4挡墙
5强熔区
6喷枪
7烟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147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钻井工程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精密组装机的夹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