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钕铁硼废料萃取分离用真空抽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0910.3 | 申请日: | 2017-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53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叶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市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085 | 分类号: | B01D29/085 |
代理公司: | 南昌赣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6129 | 代理人: | 张文宣,刘锦霞 |
地址: | 342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钕铁硼 废料 萃取 分离 真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钕铁硼废料萃取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钕铁硼废料萃取分离用真空抽滤装置。
背景技术
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现如今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元素氧化物是指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氧化物,以及与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钪(Sc)和钇(Y)共17种元素的氧化物。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冶金、纺织、陶瓷、玻璃、永磁材料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应用技术的不断突破,稀土氧化物的价值将越来越大。
真空抽滤是湿法化学中的常用方法。目前,常见的真空抽滤装置基本都是一个滤口,每次抽滤完成后必须停机卸真空更换新的抽滤坩埚,使操作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钕铁硼废料萃取分离用真空抽滤装置,包括壳体、盖体、隔断板和滤管,所述盖体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的上表面并与壳体组成为一个带有矩形空腔的密封整体,且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具有等长距离的凹槽,所述隔断板内嵌进入凹槽内将壳体内部的空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且每个独立的空间所对应的盖体部分均设置有滤管、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滤管的顶部螺旋安装有密封塞,进气管和出气管外壁表面设置有阀门,所述隔断板和凹槽的连接处、盖体和壳体连接处表面均涂抹有一层橡胶涂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滤管采用软性PVC材料,且滤管的内部嵌套安装有过滤栅格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侧边表面开设有出料口,且出料口采用原木塞进行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的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防滑垫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钕铁硼废料萃取分离用真空抽滤装置,针对于每次抽滤完成后必须停机卸真空更换新的抽滤坩埚,滤管为圆筒形,并与独立空间相贯通独立空间内负压的作用下,将坩埚内的液体抽到独立空间内,从而使坩埚内的沉淀物分离出来,滤管上分别设有能够启闭该滤口的密封塞,可在全部滤管不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将不使用的滤管关闭,确保独立空间内部产生足够的负压,而且由于具有多个独立空间可以同时实现多个抽滤过程,并保证互不干扰,从而,使本装置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可满足一个或多个滤口的使用,有效提高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剖图。
图中:1-壳体;2-盖体;3-隔断板;4-滤管;5-凹槽;6-进气管;7-出气管;8-密封塞;9-阀门;10-橡胶涂料;11-滤栅格板;12-出料口;13-防滑垫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钕铁硼废料萃取分离用真空抽滤装置,包括壳体1、盖体2、隔断板3和滤管4,所述盖体2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的上表面并与壳体1组成为一个带有矩形空腔的密封整体,且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具有等长距离的凹槽5,所述隔断板3内嵌进入凹槽5内将壳体1内部的空腔分割成多个独立的空间,且每个独立的空间所对应的盖体2部分均设置有滤管4、进气管6和出气管7,所述滤管4的顶部螺旋安装有密封塞8,进气管6和出气管7外壁表面设置有阀门9,所述隔断板3和凹槽5的连接处、盖体2和壳体1连接处表面均涂抹有一层橡胶涂料10。
所述滤管6采用软性PVC材料,且滤管6的内部嵌套安装有过滤栅格板11,过滤杂质,防止管道堵塞;所述壳体1的侧边表面开设有出料口12,且出料口12采用原木塞进行密封,用于将内部的抽滤到的液体排出;所述壳体1的底部的四角处设置有防滑垫脚13,防止底部滑动,对壳体造成物理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市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市恒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0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