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坦克起倒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3718.X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13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龙;黄松柏;黄天发;谢振兴;王永祝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泉城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J5/02 | 分类号: | F41J5/02;F41J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7 | 代理人: | 苗苗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坦克 起倒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击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坦克起倒靶。
背景技术
在现代战争中,坦克已经成为战斗力的衡量保准,由于坦克火力强大,抗打击强,具有极强的地面突击能力,因此在现代战争中,坦克被大量投入使用。但是坦克不同于常规的武器,由于坦克装甲较好,内部可视空间极为狭小,其设计精准度具有极大的难度,实战中,在一定的程度上,坦克的瞄准要大大依赖于坦克兵的射击经验。为了提高坦克兵的射击经验,在平时的训练和演习中需要大大加强坦克兵的实际射击经验,在坦克兵的实弹射击中,为了提高真实性,也是需要设立射击靶的,而坦克射击不同于普通步兵射击,因此,在坦克的实弹射击中,需要克服坦克实弹的冲击,提高重复使用率,减少射击训练成本。
传统的靶场都是以实物为基础,通过子弹或者炮弹的冲击来决定是否中靶,这对于传统步兵子弹射击来说,还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杀伤力较大的坦克炮弹来说就显得不可行了,一旦实弹集中靶体,靶体将立刻被摧毁,无法再继续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坦克起倒靶,通过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上来显示出炮弹的射击位置,既能准确的显示炮弹的射击位置,又能防止靶体内炮弹击中被摧毁,实现起到的重复使用,而且还能通过遮蔽外壳防止炮弹轰击的灰尘和冲击波以及弹片的伤害,为了针对不同精度的射击强度,通过调节杆调整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的面积,提高靶体的扩展面积,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坦克起倒靶,包括控制箱、支撑杆和靶体,所述控制箱和靶体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且在靶体和支撑杆之间还设有双电容传感器,所述控制箱通过安装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控制箱包括单片机和阻流片,所述单片机和阻流片之间通过测量管连接,且在测量管底部设有电池盒,所述测量管安装在支撑杆内部,所述支撑杆包括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外径略小于外管的内径,且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紧固箍连接,所述紧固箍通过电磁螺栓紧固,在外管和测量管之间还固定安装有爬升电机,所述爬升电机通过齿轮轴和安装在外管上的齿轮盘驱动外管爬升,所述靶体包括激光传感器、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所述激光传感器固定安装在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中心处,所述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之间通过调节杆调整扩展面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柱的数量为两根,且两个安装柱呈门字型安装,且在安装柱两侧均固定安装有三角架,所述三角架与安装柱呈60°夹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测量管和电磁螺栓之间通过阻流片连接,所述阻流片将单片机计算电子信号转换为电磁信号通过测量管度量调节外管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齿轮盘呈条带状等间距均匀固定安装在外管上,且齿轮盘和齿轮轴之间的咬合距离和扭矩均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激光传感器呈外延性扩展安装在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中心处,且激光传感器均以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中心为对称中心,所述激光传感器以公差为5°的角度向外延展。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荧光外屏背面还固定安装有遮蔽外壳,所述遮蔽外壳的扩展面积大于荧光外屏的最大扩展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单片机和激光传感器,并且通过激光传感器手机炮弹射击的信号来确定击中靶体的位置,将测量信号回输至单片机上,进而通过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上来显示出炮弹的射击位置,而且在炮弹设计过程中,通过电磁螺栓松开紧固箍将靶体放下来,用来躲避炮弹的轰击,在炮弹射击过后通过单片机控制测量管和爬升电机将靶体爬升至原来的位置,一方面显示炮弹射击的位置,另一方面准备下一次的打靶的射击训练,整体上既能准确的显示炮弹的射击位置,又能防止靶体内炮弹击中被摧毁,实现起到的重复使用,而且还能通过遮蔽外壳防止炮弹轰击的灰尘和冲击波以及弹片的伤害,为了针对不同精度的射击强度,通过调节杆调整荧光内屏和荧光外屏的面积,提高靶体的扩展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齿轮轴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系统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泉城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泉城特种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37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