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离合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24145.2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8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双鹿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35/00 | 分类号: | F16D35/00;F16H4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5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离合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离合变速器,应用于机噐制造、交通运输行业。
背景技术
智能离合变速器,把离合变速结合成一体,把专统离合器用的磨擦接触、弹簧等均省略,把变速箱用变速齿也省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车辆上使用的离合和变速,是由离合器和变速箱组合后共同完成的,有很多种,如离心摔锤自动离合器、超越离合器,液力偶合器等,磨擦片来分可分为单片式或多片式。以弹簧来分可分为螺管弹簧式、碟型弹簧式和盘香弹簧式,以压力来分可分为干式和湿式离合器。上述这些结均是机械式磨擦接触,弹性压力控制,在使用过种中因磨擦片磨损要经常更换,为达到车辆变速行驶的需求,还需配置变速箱。
液力偶合器在车辆上使用时,只能起到离、合的作用,不具备变速功能。常规离合器在操控时还需增加一套控制机构,配套的变速箱变速时需要搬动变档杆,操控复杂,体积庞大,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的智能离合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离合变速器,包括:网孔内叶轮、注油孔、孔塞、纳米油、网孔外叶轮、绝缘套、碳刷总成、油封、轴承、轴承盖板、绝缘垫片、网孔外叶轮轴、壳体、网孔内叶轮轴、网孔内叶轮总成、壳体总成,所述的网孔内叶轮轴安装在发动机上,所述网孔外叶轮轴通过轴承、与叶轮总成安装在一起,所述网孔外叶轮轴通过轴承与壳体总成安装在一起,所述网孔外叶轮两端轴上分别同心安装绝缘套,所述两端的绝缘套上分别同心安装油封和轴承,所述网孔外叶轮一侧的短轴油封、轴承上同心安装带轴的圆盆型内叶轮,所述网孔外叶轮另一侧的长轴端油封、轴承上同心安装带孔的圆盆型网孔内叶轮,所述长轴端圆盆型网孔内叶轮和带孔的圆盆型网孔内叶轮接合部安装绝缘套且缝合螺丝内安装绝缘垫片,所述圆盆型内叶轮结合部用螺丝缝合,所述圆盆型网孔内叶轮上开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配有孔塞,所述长轴端圆盆型网孔内叶轮上同心安装绝缘套,所述绝缘套上同心安装轴承、油封,所述轴承、油封上同心安装圆盆型壳体,所述圆盆型壳体径向向心安装碳刷总成,所述碳刷总成和圆盆型壳体之间安装有绝缘套,所述碳刷一端和长轴端圆盆型网孔内叶轮的轴承室外壁滑动接触,所述碳刷另一端引岀导线接直流电源中的一极,所述圆盆型壳体一侧安装轴承盖板,所述网孔外叶轮轴绝缘套上同心安装轴承、油封,所述轴承、油封上同心安装圆盆型壳体,所述圆盆型壳体一侧安装轴承盖板,所述圆盆型壳体径向向心安装碳刷总成,所述碳刷总成和圆盆型壳体之间安装有绝缘套,所述碳刷一端和带孔的圆盆型网孔内叶轮的轴承室外壁滑动接触,所述碳刷另一端引岀导线接直流电源另一极,所述圆盆型壳体结合部用螺丝缝合。
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
2、安装方便;
3、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离合变速器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离合变速器的径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离合变速器同向输入、输岀的轴向剖视图。
其中:1-网孔内叶轮;2-注油孔;3-孔塞;4-纳米油;5-网孔外叶轮;6-绝缘套;7-碳刷总成;8-油封;9-轴承;10-轴承盖板;11-绝缘垫片;12-网孔外叶轮轴;13-壳体;14-网孔内叶轮轴;15-网孔内叶轮总成;16-壳体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双鹿车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双鹿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24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中药注射液安瓶容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存放耳机的手机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