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眩光模板和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0161.2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3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方宗豹;何钊;朱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2;F21V13/12;G02B5/02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2150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眩光 模板 背光 模组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眩光模板和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LED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被做成紧凑而轻质,并且因为它的光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所以可在低电压下驱动。此外,LED非常耐冲击和震动,不需要预热时间和复杂的驱动过程,并且可封装成各种形式,因此LED具有多种用途。由于LED发出的光会产生眩光,直接导致舒适性降低,因此防止LED发出的光线产生眩光,提高舒适性显得十分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防眩光模板,能将光线向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集中起来,抑制大角度光强度,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眩光模板,包括基板、多条用于汇聚光线的第一聚光条和多条用于汇聚光线的第二聚光条,各第一聚光条沿着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地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各第二聚光条沿着基板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地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并与各第一聚光条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聚光条和第二聚光条呈三棱柱形,第一聚光条和第二聚光条的一表面设置于基板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聚光条和第二聚光条远离基板的棱边角为75°~115°。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聚光条和第二聚光条呈半圆柱形,第一聚光条和第二聚光条的平面设置于基板的表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多条第一聚光条包括多条第一小聚光条和多条第一大聚光条,各第一大聚光条沿着基板的长度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各第一小聚光条设置于各第一大聚光条之间,第一大聚光条的高度大于第一小聚光条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多条第二聚光条包括多条第二小聚光条和多条第二大聚光条,各第二大聚光条沿着基板的宽度方向相互间隔地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各第二小聚光条设置于各第二大聚光条之间,第二大聚光条的高度大于第二小聚光条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能将光线向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集中起来,抑制大角度光强度,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上述的防眩光模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背光模组包括还包括灯条、反射板和导光板,灯条设置于导光板的侧边,导光板设置在反射板上,防眩光模板设置在导光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能将光线向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集中起来,抑制大角度光强度,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防眩光模板。
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模板包括基板、多条用于汇聚光线的第一聚光条和多条用于汇聚光线的第二聚光条,各第一聚光条沿着基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地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各第二聚光条沿着基板的宽度方向依次排列地设置于基板的表面,并与各第一聚光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防眩光模板能将光线向垂直于出光面的方向集中起来,抑制大角度光强度,达到防眩光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眩光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防眩光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眩光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防眩光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眩光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防眩光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防眩光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防眩光模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防眩光模板和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未经苏州维旺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0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改性硅橡胶陶瓷化云母耐火复合带
- 下一篇:单轨道电车导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