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斑监控成像设备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0830301.6 申请日: 2017-07-10
公开(公告)号: CN207020409U 公开(公告)日: 2018-02-16
发明(设计)人: 张海武;王岳;李松山;张文海;刘飞;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2B27/48 分类号: G02B27/48
代理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11010 代理人: 王淑静
地址: 100015***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光斑 监控 成像 设备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斑监控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高功率激光技术的发展,激光打击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达到最远的作用距离,获得最好的打击效果,需要保证远场激光光斑聚焦最小,对远场目标尤其是空中目标上的激光光斑进行实时监控。要分辨几公里之外的直径几个厘米大小的激光光斑,对光斑监控成像光学的焦距要求很大,需要达到3米以上。这样的长焦距成像光学系统,设计、加工的难度较大,体积、重量也很大,成本较高,而且很难安装在激光打击系统的跟瞄转台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斑监控成像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光斑监控成像设备的光学焦距长,加工和安装难度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斑监控成像设备,包括: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光收发部,第三反射部,监控成像部;激光光源发射的激光,依次经所述第一反射部、所述第二反射部反射后,由所述光收发部向外发射并在远场聚焦成光斑图像;所述光收发部,探测所述光斑图像的漫反射光,所述漫反射光通过所述第二反射部反射后,部分漫反射光从所述第一反射部的边缘掠过并直接入射到所述第三反射部;所述第三反射部将入射的部分漫反射光反射至所述监控成像部成像。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射部和所述第三反射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部的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反射部的设置高度以及所述第三反射部的设置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部的设置高度为所述第三反射部的设置高度的1/3至2/3。

可选的,所述第三反射部上设置有倾角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三反射部的倾斜角度。

可选的,所述第三反射部与所述监控成像部之间还设置有光阑,所述光阑对所述第三反射部反射的漫反射光进行杂散光滤除后向所述监控成像部发送。

可选的,所述第三反射部的反射面中心、所述光阑的孔径中心、所述监控成像部的光轴中心与入射到所述第三反射部的成像光路中心在一条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部和所述第二反射部包括高功率激光反射镜;所述第三反射部包括加强铝反射镜。

可选的,所述高功率激光反射镜的膜层为高反1064nm高功率激光反射单层介质膜;所述加强铝反射镜为高反近红外波段加强铝反射镜。

可选的,所述第一反射部、所述第二反射部以及所述第三反射部对应的反射光的波长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斑监控成像设备,利用第一反射部、第二反射部以及第三反射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激光的发射光路与光斑的漫反射接收光路整合在一起,无需为接收光斑图像设置独立庞大的成像系统,即可实现在强激光环境下的远场光斑实时成像。该设备光学元件少、结构简单、装调方便、成本较低,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实时清晰的监控远场光斑的聚焦情况,为激光远场试验提供了直观的测试手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斑监控成像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斑监控成像设备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斑监控成像设备,包括:

第一反射部20,第二反射部30,光收发部40,第三反射部50,监控成像部60;

激光光源10发射的激光L1,依次经第一反射部20、第二反射部30反射后,由光收发部40向外发射并在远场聚焦成光斑图像;

光收发部40,探测所述光斑图像的漫反射光L2,漫反射光L2通过第二反射部30反射后,部分漫反射光L2从第一反射部20的边缘掠过并直接入射到第三反射部50;

第三反射部50将入射的部分漫反射光L2反射至监控成像部60成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斑监控成像设备,利用第一反射部20、第二反射部30以及第三反射部5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激光的发射光路与光斑的漫反射接收光路整合在一起,无需为接收光斑图像设置独立庞大的成像系统,即可实现在强激光环境下的远场光斑实时成像。该设备光学元件少、结构简单、装调方便、成本较低,能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实时清晰的监控远场光斑的聚焦情况,为激光远场试验提供了直观的测试手段。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0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