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门挺柱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0756.8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89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董增斌;王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高强紧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16 | 分类号: | F01L1/16;F01M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22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气门挺柱,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挺柱是凸轮的从动件,其功用是将来自凸轮的运动和作用力传给推杆或气门,同时还承受凸轮所施加的侧向力并将其传给机体或气缸盖。挺柱工作时,其底面与凸轮接触。由于接触面积小,接触应力较大,因此摩擦和磨损都相当严重。此外,在凸轮不变方向的侧向力作用下,还加重了起导向作用的挺柱侧表面与挺柱口的偏磨。因此,挺柱工作面应该耐摩擦并应得到良好的润滑,制造挺住的材料有碳钢,合金钢,镍铬合金铸铁和冷激合金铸铁等。挺柱可分为机械挺柱和液力挺柱两大类,每一类中又有平面挺柱和液子挺柱等多种结构形式。
现有技术中的挺柱结构简单,无法对凸轮的冲击力进行吸收,极易造成应力过大损坏零件的情况发生;现有技术中的挺柱无自动润滑功能,极易造成磨损过度,使用寿命短,所以急需要一种气门挺柱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气门挺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防护性佳,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气门挺柱,包括装置主体、应力过滤机构以及自动润滑机构,所述装置主体包括回油口、挺柱本体、腔体、球形腔、进油口以及底板,所述回油口与进油口对称设置在挺柱本体环形侧面左右两侧,所述腔体开设在挺柱本体中部位置,所述球形腔设置在腔体内底部中间位置,所述底板安装在挺柱本体下端面上,所述应力过滤机构设置在底板下端面上,所述应力过滤机构包括承载板、减震弹簧一以及减震弹簧二,所述承载板固定在减震弹簧一以及减震弹簧二下端面上,所述减震弹簧一安装在底板下端面左侧位置,所述减震弹簧二安装在底板下端面右侧位置,所述自动润滑机构设置在底板下端面中部位置,所述自动润滑机构包括橡胶顶块、储液筒、活塞体、输气管、乳胶球以及弧形凹槽,所述橡胶顶块固定在承载板上端面中部位置,所述储液筒安装在底板下端面前部位置,所述活塞体安装在储液筒内,所述输气管下端与储液筒前端面相连接,所述输气管上端与乳胶球相连接,所述乳胶球安装在弧形凹槽内,所述弧形凹槽开设在底板下端面中部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口的中轴线以及回油口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进油口以及回油口内均安装有过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一以及减震弹簧二规格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筒环形侧面上安装有刻度标线。
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筒后端面上安装有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挺柱本体为圆柱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门挺柱,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承载板、减震弹簧一以及减震弹簧二,该设计实现了凸轮应力的快速吸收过滤功能,避免了应力过大造成本实用新型损坏的情况发生,解决了原有挺柱结构简单,无法对凸轮的冲击力进行吸收,极易造成应力过大损坏零件的问题。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橡胶顶块、储液筒、活塞体、输气管、乳胶球以及弧形凹槽,该设计实现了自动润滑功能,保证了本实用新型润滑性,降低了磨损度,解决了原有挺柱无自动润滑功能,极易造成磨损过度,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过滤网,该设计对油液进行过滤,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刻度标线,该设计便于作业人员了解润滑液的剩余量,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喷头,该设计便于润滑液的喷洒,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防护性佳,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门挺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门挺柱中应力过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气门挺柱中自动润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应力过滤机构、2-自动润滑机构、3-回油口、4-挺柱本体、5-腔体、6-球形腔、7-进油口、8-底板、11-承载板、12-减震弹簧一、13-减震弹簧二、21-橡胶顶块、22-储液筒、23-活塞体、24-输气管、25-乳胶球、26-弧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高强紧固件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高强紧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07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输电线路施工中大截面导线接头弯曲校正器
- 下一篇:LD芯片共晶焊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