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体脱碳系统及气体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2361.1 | 申请日: | 201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4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惊涛;席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47 | 分类号: | B01D53/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齐海迪 |
地址: | 61003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脱碳 气体处理系统 旋转阀 转动件 原料气管路 第二流道 放气管路 非转动件 气管路 吸附塔 吸附 选择性连通 第一流道 控制方便 多管路 转动 | ||
一种气体脱碳系统及气体处理系统,涉及气体脱碳技术领域。气体脱碳系统包括原料气管路、非吸附气管路、逆放气管路、旋转阀和吸附塔。旋转阀包括非转动件和转动件,非转动件具有第一流道,转动件具有第二流道。转动转动件以使第二流道将原料气管路、非吸附气管路、逆放气管路和吸附塔选择性连通。气体处理系统包括上述气体脱碳系统。二者均用一个旋转阀对多管路进行控制,降低成本,控制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脱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体脱碳系统及气体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变压吸附气体脱碳系统由于包含许多操作步骤,造成程控阀数量非常多,增加了整个装置的投资费用和设备安装成本,且阀架区占地面积大,不利于装置成撬。
变压吸附气体脱碳系统由于循环时间短,造成程控阀开关频率高,阀门各部件故障几率大幅增大。同时,在变压吸附压力平衡过程中,阀芯受高速气流冲刷,阀门密封面容易损坏,造成阀门内漏,影响装置运行,增加装置的日常维护费用和维修难度,并延长了生产时耗,增加了生产成本。
从目前变压吸附气体脱碳装置的运行情况来看,程控阀故障或密封面内漏是影响整个装置稳定运行的最大瓶颈。虽然可以通过改进阀门设计和优化密封面结构的形式延长程控阀使用时间,但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程控阀故障和密封面内漏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气体脱碳过程中吸附操作的时间短(不到一秒),如此短的时间要求程控阀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这对程控阀的要求非常高,使程控阀的成本大大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脱碳系统,其通过旋转阀代替传统多管路工艺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程控阀,实现了一个旋转阀同时对多个管路进行切换控制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程控阀,显著减少了生产设备的耗材,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同时使对阀门的控制更加方便,减小阀门的故障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处理系统,其利用旋转阀代替传统多管路工艺过程中错综复杂的程控阀,实现了一个旋转阀同时对多个管路进行切换控制的目的,相比于传统程控阀,显著减少了生产设备的耗材,降低了设备投入成本,同时使对阀门的控制更加方便,减小阀门的故障率,降低了维修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气体脱碳系统,其包括原料气管路、产品气管路、逆放气管路、旋转阀和至少一个吸附塔。吸附塔具有与其吸附腔连通的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旋转阀包括非转动件和可相对非转动件转动的转动件,非转动件具有贯穿其侧壁的第一流道,第一流道包括第一子流道、第二子流道、第三子流道、第四子流道和第五子流道,转动件具有第二流道。第一接口与第一子流道连通,第二接口与第二子流道连通,原料气管路与第三子流道连通,产品气管路与第四子流道连通,逆放气管路与第五子流道连通。
旋转阀的转动件用于相对非转动件转动,以使在转动件的一个转动周期内:第二流道将第一子流道与第三子流道选择性地连通,并同时将第二子流道与第四子流道选择性地连通,且针对单个吸附塔而言,第一子流道与第三子流道的连通时长、第二子流道与第四子流道的连通时长均占转动周期的八分之一;第二流道将第一子流道与第五子流道选择性地连通,且针对单个吸附塔而言,第一子流道与第五子流道的连通时长占转动周期的十六分之一。
进一步地,气体脱碳系统还包括抽空管路,第一流道还包括第六子流道,抽空管路与第六子流道连通。旋转阀的转动件用于相对非转动件转动,以使在转动周期内:第二流道将第六子流道与第一子流道选择性地连通,且针对单个吸附塔而言,第六子流道与第一子流道的连通时长占转动周期的八分之一。
进一步地,气体脱碳系统还包括终充气管路,第一流道还包括第七子流道,终充气管路与第七子流道连通。旋转阀的转动件用于相对非转动件转动,以使在转动周期内:第二流道将第七子流道与第二子流道选择性地连通,且针对单个吸附塔而言,第七子流道与第二子流道的连通时长占转动周期的十六分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普瑞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23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修复监测的气体处理装置
- 下一篇:制氧机用分子筛吸附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