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36446.7 | 申请日: | 201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3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刘舒龙;徐爱琴;夏敬保;赵久志;张宝鑫;秦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周放,张春雨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电池组 底部 防护 装置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防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最重要的部件是动力电池组,大多数电动汽车将动力电池组布置在车体下方,同时为了满足更高的续驶里程要求,动力电池组的体积越来越大,导致整车的离地间隙越来越小。因此,动力电池组的底部防护成为现阶段电动汽车设计的要点。
然而,大多数厂家为了增强动力电池组的底部防护,通常在电池组下方设计2~3mm厚度的塑料护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塑料护板能够一定程度的防护地面异物对动力电池组的损伤,但是当遇到较高障碍物时,塑料护板与障碍物发生撞击,易导致电池组底部受到机械损伤,不能对电池组起到本质上的防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及汽车,当车辆行驶过程遇到高度较高的障碍物时,防护装置能够碾碎大多数强度较低的障碍物;当障碍物强度较高时,防护装置与障碍物发生冲击,冲击产生的侧向力将整车抬起一定的高度,以避免障碍物对电池组底部造成机械损伤,保证电池组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包括:
第一护板,所述第一护板与车身的底部固定连接;
第二护板,所述第二护板为波纹形,所述第二护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护板固定连接;
第三护板,所述第三护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护板固定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凹槽的两侧壁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护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侧壁均与所述凹槽的底部之间成钝角。
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优选的是,两个所述侧壁的端部均设置有翻边,所述第三护板与所述第一护板通过所述翻边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护板、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焊接连接。
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护板上设置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底部设置有塞焊孔。
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矩形槽的底部还设置有电泳漏液孔,所述电泳漏液孔与所述塞焊孔间隔均匀分布。
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凹槽的底部向所述第一护板的方向凹陷。
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车身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护板、所述第二护板和所述第三护板均采用料厚为2mm的高强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车身和动力电池组,所述动力电池组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底部,其中,所述汽车还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所述第一护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车身的底部。
如上所述的汽车,其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护板的底面与所述动力电池组的底面在同一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及汽车,通过设置倾斜的凹槽侧壁,当遇到强度较低的土块等障碍物时,该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能够有效地碾碎障碍物,防止障碍物对电池组底部造成机械划伤;当该防护装置与强度较高的障碍物发生撞击时,凹槽的侧壁可以将撞击 力分解成侧向分力,以使得整车向上抬起一定的高度,有效地跨越障碍物,防止了障碍物对电池组底部的冲击。且通过设置波纹形的第二护板,提高了该防护装置的弯曲强度,增强了该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的抗冲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车身和动力电池组的装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车身和动力电池组的装配分解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动力电池组底部防护装置20-动力电池组30-车身
100-第一护板 110-矩形槽 111-塞焊孔
112-电泳漏液孔 200-第二护板 300-第三护板
310-凹槽 320-侧壁 321-翻边
330-底部 331-底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364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