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伸缩式进气排烟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1279.5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6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方;江帆;何海峰;陈荣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双菱戴纳斯帝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1/00 | 分类号: | F23J1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陈龙 |
地址: | 31805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式进气排 烟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排烟管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进气排烟管,尤其是涉及一种伸缩式进气排烟管。
背景技术
在安装管道的过程中,由于实际安装过程和设计存在出入,往往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伸长或者缩短等,但是现场的调整往往由于现场条件限制,进行切割或者连接都比较不便,并且大大延长了施工期限。
现有施工操作往往通过直接将管道进行焊接连接延长管,焊接过程需要的操作需要相关的技术储备,操作比较复杂,而且通过焊接连接还会造成管道容易锈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和缺陷,提供一种伸缩式进气排烟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伸缩式进气排烟管,包括主管道,连接管以及弯头,所述连接管可活动伸缩的插接在主管道与弯头之间,主管道与弯头设有倒扣,所述连接管设有与所述倒扣相配合的倒扣槽,连接管通过倒扣槽分别于两端承插式连接弯头和主管道。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所述主管道包括排烟管和进风管,所述进风管套设在排烟管外侧形成内外双筒套接式结构,进风管与排烟管之间设有空隙形成进风通道。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所述弯头包括内弯头和外弯头,内弯头与排烟管相接,外弯头与进风管相接,内弯头与外弯头可拆分的连接,外弯头外侧设置有突起的弯头支架,内弯头压接在弯头支架上。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所述连接管包括内连接管和外连接管,内连接管与排烟管相接,外连接管与进风管相接,外连接管在靠近端部的管壁外侧设置有突起的连接支架,内连接管压接在连接支架上。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所述的内连接管的两端具有连接承插口,所述内弯头的一端具有弯头承插口,另一端具有与连接承插口相配适的弯头承插管,所述排烟管靠近内连接管的一端具有与连接承插口相配适的排烟承插管。
所述的弯头承插管的外径及排烟承插管的内径分别小于连接承插口的内径,在弯头承插管与连接承插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在排烟承插管与连接承插口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所述的连接承插口上设有呈圆环形的密封部,所述的密封部内设有密封圈。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所述进风管与外弯头的内壁分别设有倒扣,外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与倒扣相配适的倒扣槽,外连接管的两端通过倒扣槽分别与外弯头和进风管的倒扣形成扣接配合。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进风管与外弯头上的倒扣分布有若干个且间隔均匀呈环形分布,所述内连接管的内径大于排烟管的外径,外连接管的外径小于进风管的的内径。
在上述伸缩式进气排烟管中,述排烟管的长度大于进风管的长度,所述排烟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封口,排烟管伸出进风管的管道侧壁设有沿排烟管的周向均匀分布的若干排烟口,所述进风管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有封环,进风管靠近封环的管道侧壁上设有沿进风管的周向均匀分布的进风口。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对比现有通排风管,通过连接管和特殊连接结构达到在现场安装过程中进行调整,便于施工的进行,并且插接扣接的过程不损坏管道本体。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连接一个或者多个连接管以达到要求,并且连接管进行任意伸缩,以达到安装要求,相比固定连接的连接管,本实用新型的灵活机动性强。
通过连接管的内外筒设置的特殊结构倒扣槽分别于两端承插式连接弯头和主管,从而起到自由伸缩的效果,扣槽内设有橡胶密封圈又能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这种结构简单合理,装配简便快捷,定位准确,连接牢靠,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主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弯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管道1,主管道12,弯头3,倒扣4,倒扣槽5,排烟管6,进风管7,内弯头8,外弯头9,弯头支架10,内连接管11,外连接管12,连接支架13,连接承插口14,弯头承插口15,弯头承插管16,排烟承插管17,密封部18,封口19,排烟口20,封环21,进风口22。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双菱戴纳斯帝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双菱戴纳斯帝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127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