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精度红外检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2747.0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60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毅;杨子科;叶申荣;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97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20023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精度 红外 检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检漏仪,特别涉及一种高精度红外检漏仪,属于气体检漏仪领域。
背景技术
红外检漏仪是用于精确快速检测卤素气体、可燃制冷剂以及SF6气体泄漏量的智能仪器,应用于制冷行业、空调、供暖行业、电力行业。现有检漏仪的传感器包括半导体式、红外式、电离式。半导体式由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半导体氧化物材料制成的检测元件构成,与气体相互作用时产生表面吸附或反应,引起载流子运动为特征的电导率或伏安特性或表面电位变化而进行气体浓度测量。半导体式传感器的不足最主要的是衰减严重,受外界干扰大,误报率高,测量线性范围较小,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等。红外式是一种基于不同气体的分子结构不同,对红外光谱特定波长的光具有选择吸收特性,利用气体浓度与吸收强度关系(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鉴定气体组分并确定其浓度的气体传感装置,多用于在线式气体检测设备。红外线原理的检漏仪不能快速响应,只能作为环境实时监测。电离式是个二极管,加热丝、阴极、阳极均用铂材制成,阳极被加热丝加热后发射正离子,被阴极接收的离子流经过放大处理后指示出来,且有音响指示,电气部分由加热电源、直流电源、离子流放大器、输出显示及便携式的吸气装置电源等组成。电离式反应速度快,电离所产生的离子量重复性不佳,测量准确性不高。
检漏仪的检测部有吸入式和扩散式两种气路模式,扩散式检漏仪普遍用于在线实时监测,吸入式应用于各个待检部件的漏点检测,效果更明显。现有市场上检漏仪基本原理是通过气泵在后端的吸入作用,把检测口的气体吸入仪器传感器,通过传感器信号处理,输出各项指标参数。此种方案存在以下明显的不足:⑴单气泵的模式导致仪器过分依赖气泵的吸气能力,如若气泵损坏,仪器就不能正常工作,给使用者带来不便;⑵单气泵吸入模式会造成传感器端微量的气压差,给检漏仪检测的精度带来影响,虽然通过数据校正可以补偿此类误差,但在不同环境温度大气压下,上述补偿的一致性无法得到保证,仪器的适用性缩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高精度红外检漏仪公开了新的方案,采用在红外检测装置前后设计的平衡气压方案减小测量误差,解决了现有同类产品存在较大测量误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高精度红外检漏仪包括依次连通的进气装置、前置滤气缓冲装置、前端气泵、红外检测装置、后置气流缓冲装置、后置气泵,采样气体在前端气泵、后置气泵的作用下依次经过进气装置、前置滤气缓冲装置、红外检测装置、后置气流缓冲装置后排出。进气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器A、吸气探头组件B,前置滤气缓冲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过滤器C、缓冲集束管道D,后置气流缓冲装置包括依次连通的缓冲集束管道G、电子流量计H、稳压集束管道I。
进一步,本方案的过滤器A的内部设有除尘组件,除尘组件包括若干滤网部件,滤网部件间设有活性炭滤气层,除尘组件滤除采样气体中的粉尘颗粒。
进一步,本方案的吸气探头组件B包括进气细管集束,进气细管集束包括多根进气细管,采样气体通过进气细管集束吸入。
进一步,本方案的进气细管的通径是0.5mm。
进一步,本方案的过滤器C的内部设有干燥组件,干燥组件包括若干滤网部件,滤网部件间设有吸收水分物质,干燥组件滤除采样气体中的水分。
进一步,本方案的缓冲集束管道D、缓冲集束管道G的内部设有气流缓冲立柱集束,气流缓冲立柱集束包括多根交错分布在流道中的气流缓冲立柱,气流缓冲立柱通过改变气流的方向减缓气流的流速。
进一步,本方案的稳压集束管道I包括排气细管集束,排气细管集束包括多根排气细管,采样气体通过排气细管集束稳压后排出。
进一步,本方案的高精度红外检漏仪还包括气泵状态实时监测装置,气泵状态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气泵流量传感器,气泵状态实时监测装置根据气泵流量传感器传送的流量异常信息触发报警信号。
本实用新型高精度红外检漏仪采用在红外检测装置前后设计的平衡气压方案减小测量误差,具有测量误差小,效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红外检漏仪的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红外检漏仪的原理图。
图3是红外检漏仪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检测技术研究所,未经上海通用检测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274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