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土栽培多功能智能人工气候室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3345.2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73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何碧珠;吴通松;谢裕杰;佘翔宇;何官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5/00;F24F11/89;F24F3/16;F24F6/02;A01G9/2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土栽培 多功能 智能 人工气候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土栽培多功能智能人工气候室。
背景技术
目前,在植物栽培中,常常用到无土栽培技术,根据植物生长的需要调配营养液,让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使用人工光源替代太阳光或者进行补光,让植物的生长不够自然环境光照的限制,无土栽培技术具有清洁,无虫害的特点,被城市居民广泛接受。
但目前无土栽培中,多数是大棚温室种植,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成分,光照要求以及营养液的自动追肥方面无法同时实现这些因素的监测调节和全自动化控制,控制标准低,功能不全面,无法满足生产和科研过程中的需求,而进一步改造后制造成本又会大大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无土栽培多功能智能人工气候室,实现智能栽培。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无土栽培多功能智能人工气候室,包括气候室本体,沿气候室本体内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栽培架,所述栽培架内连通有营养液输送装置,所述营养液输送装置设置于气候室本体的一端;所述栽培架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一观察通道,所述观察通道内设有一垫高踏板,所述垫高踏板经滑轨沿着观察通道移动,所述滑轨沿观察通道设置;还包括设置于气候室本体内的空气控制装置,所述空气控制装置包括新风换气机、紫外杀菌腔、制冷腔、制热腔以及空气输出管道,所述新风换气机的入口与气候室本体外相连通,所述新风换气机的出口经紫外杀菌腔后,分别经制冷腔和制热腔与所述空气输出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输出管道内还设有超声波加湿片。
进一步的,所述紫外杀菌腔内设有用于杀菌的紫外线灯,所述制冷腔内设有制冷铜管,所述制热腔内设有碳纤维红外加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营养液输送装置包括一储液箱、与储液箱连通的输液管道;所述储液箱内设有一个以上用于存储不同营养液的隔腔,所述输液管道包括一个以上与所述隔腔分别连通的输液支管以及一混合管,所述输液支管与混合管相连通,所述混合管伸入至培养架,与培养架内的溶液腔相连通。
进一步的,每个输液支管分别连通设有一调节电磁阀,所述调节电磁阀分别将一电磁阀驱动器与一控制器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栽培架上方还设有光照控制装置,所述光照控制装置包括均匀布设与栽培架上方的RGB灯以及用于驱动RGB灯的光照控制模块。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触摸显示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触摸显示屏电连,并且所述光照控制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气候室内还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进一步的,所述气候室内还设有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臭氧浓度传感器,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氧气浓度传感器和臭氧浓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栽培架进行培育植株或蔬菜,同时通过营养液输送装置定量输送培养液,通过空气控制装置输送洁净温度适宜的空气,避免传统气候室通过直接制冷或者制热,导致植株或蔬菜受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候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候室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 气候室本体;2-栽培架;3-观察通道;4-垫高踏板;5-滑轨;6-空气控制装置;60-新风换气机;7-营养液输送装置;70-储液箱;700-隔腔;71-输液支管;72-混合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无土栽培多功能智能人工气候室,包括气候室本体1,沿气候室本体1内长度方向设置的若干个栽培架2,所述栽培架2内连通有营养液输送装置7,所述营养液输送装置7设置于气候室本体1的一端;所述栽培架2中间沿长度方向设有一观察通道3,所述观察通道3内设有一垫高踏板4,所述垫高踏板4经滑轨5沿着观察通道3移动,所述滑轨5沿观察通道3设置;还包括设置于气候室本体1内的空气控制装置6,所述空气控制装置6包括新风换气机60、紫外杀菌腔、制冷腔、制热腔以及空气输出管道,所述新风换气机60的入口与气候室本体1外相连通,所述新风换气机60的出口经紫外杀菌腔后,分别经制冷腔和制热腔与所述空气输出管道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33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低应力锂电池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