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4715.4 | 申请日: | 2017-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9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郭福领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34 | 分类号: | H01M2/34;H01M2/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段晓微,叶美琴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锂电池 保护 盖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
背景技术
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好等特点,已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锂电池的安全性能较低,电池容易出现过充等安全问题,一旦电池出现过充现象,极易出现爆炸起火等安全事故,后果较为严重,传统的锂电池过充保护机制为通过添加产气添加剂,在过充时大量产气,通过气体压力的增大,带动机械机构动作,产生短路,电池管理系统保护电路启动终止充电或者烧断保险机构终止充电;这种方法具有明显的缺陷,产气添加剂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气体,对电池的长期使用不利,同时在过充出现时,电池的压力将达到300~350Kpa以上,压力较大也会产生爆炸与漏气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以克服传统锂电池通过产气的过充保护机制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包括:盖板基体和导电极板,其中:
盖板基体位于导电极板的一侧并通过导电极柱彼此连接,且盖板基体与导电极柱以及与导电极板之间均设有设有绝缘件;
盖板基体与导电极板之间设有连接二者且受电压控制导通的电子元件。
优选地,电子元件为电压控制导通的单向导电二极管、晶匣管或低压电容器。
优选地,当电子元件为电压控制导通的单向导电二极管时,该电子元件的击穿电压预设为4.5~4.8V。
优选地,当电子元件为晶匣管时,该电子元件控制极的触发电压预设为4.5~4.8V。
优选地,当电子元件为低压电容器时,该电子元件的额定工作电压预设为3.9~4.2V,击穿电压预设为4.5~4.8V。
优选地,电子元件为平板型结构。
优选地,电子元件的形状为圆形。
优选地,电子元件分别与盖板基体和导电极板焊接固定。
优选地,盖板基体和导电极板上均设有连接孔,所述导电极柱依次穿过盖板基体与导电极板上连接孔形成对盖板基体与导电极板的连接。
优选地,绝缘件包括设置在盖板基体与导电极板之间的绝缘垫和设置在盖板基体与导电极柱之间的绝缘体,所述绝缘垫上设有供电子元件穿过的避让孔供导电极柱穿过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盖板基体与导电极板之间设置连接二者的电子元件,并使该电子元件为受电压控制导通的电子元件,当盖板与电池装配时,使该盖板中电子元件的两端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当电池在充电时,电子元件根据其两端电压的变化自动形成通断,进而实现电池过充保护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无需在动力锂电池中添加产气材料即可实现电池过充保护,不会造成电池内部压力增大,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的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的工作原理图。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动力锂电池过充保护盖板,包括:盖板基体1、导电极板2、导电极柱3和电子元件4,其中:
盖板基体1和导电极板2上均设有连接孔,盖板基体1位于导电极板2的一侧,且盖板基体1与导电极板2之间设有绝缘垫5,所述绝缘垫5上设有供电子元件4穿过的避让孔和供导电极柱3穿过的连接孔。导电极柱3依次穿过盖板基体1、绝缘垫5、以及导电极板2上连接孔形成对盖板基体1与导电极板2的连接,且盖板基体1与导电极板2之间设有绝缘体6。电子元件4设置在盖板基体1与导电极板2之间并分别与二者焊接,电子元件4为电压控制导通的单向导电二极管、晶匣管或低压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当盖板与电池装配时,将电子元件4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其具体连接方式如下:
1、当电子元件4为电压控制导通的单向导电二极管时,将该单向导电二极管的正负极分别与电池的正负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47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