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堤管道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6217.3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5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锋;吴晶;连博;李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7/00 | 分类号: | F16L57/00;F16L1/0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7 | 代理人: | 付博宇 |
地址: | 20033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道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堤管道保护结构,适用于城市防洪工程和沿海圈围工程中,属于水利工程建设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地下市政管道建设快速增长,其分布也越来越广,密度也越来越大。一部分埋深较大、且无断流改造条件的地下管道给城市防洪工程和沿海圈围工程的新建防洪大堤和圈围大堤带来很大的实施难度:直接在已建的地下管道上方新建大堤或吹填成陆,大堤填筑和吹填土的压载会对地下管道会产生破坏性影响;而采用新建大堤避让管道的总体布置方案,对防洪工程来讲,将增大防洪封闭圈的长度,不但工程投资将大大增加,而且区域防汛的风险和运行管理压力也会大大增加;对圈围工程来讲,围区被地下管道分割为多个独立片区后,圈围土地的利用空间和土地价值将大大降低。因此,如果在填筑大堤和吹填成陆的地下管道区域采用一种造价节约、结构安全可靠、施工便利的管道保护结构,减少或分解管道所受的外加荷载,将大大节省防洪工程的工程投资,也不影响圈围工程的土地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穿堤管道保护结构,能够将管道上方大堤填筑或吹填土的压载传递至深层地基,减少管道所受的外加载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穿堤管道保护结构,包括地下管道,所述地下管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根基桩,所述基桩的顶部设置有连结各基桩的承台,所述基桩和承台构成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所述地下管道位于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的下方。
进一步,所述承台为现浇混凝土板式承台或预制混凝土板式承台或混凝土套箱承台中。
进一步,所述基桩为预制板桩或预制U型板桩或钻孔灌注桩。
进一步,所述桩基承台结构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有数根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
进一步,所述承台的底面与滩面之间预留一定高度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在地下管道的上方设置门字型桩基平台结构,根据被保护管道的尺度、埋深和周围地层的分布情况,通过混凝土板式承台、混凝土套箱承台与预制桩或钻孔灌注桩的不同组合,形成一种安全、可靠的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将管道上方大堤填筑或吹填土的压载传导至深层地基;桩基承台结构的两侧设置数根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能够消减侧向堆载的附加载荷。为防止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沉降对管顶土体产生挤压变形,根据沉降计算成果在承台底面与滩面间预留空隙,能使管道的变形和位移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防洪工程新建大堤和圈围工程的布局,降低工程投资,同时降低防洪抢险和运行管理压力,提高圈围成陆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圈围土地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承台;2、基桩;3、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4、新建大堤或吹填土压载;5、地下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结合图1所示,一种穿堤管道保护结构,包括地下管道5,所述地下管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数根基桩2,所述基桩的顶部设置有连结各基桩的承台1,所述基桩和承台构成一安全、可靠的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所述地下管道位于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的下方。通过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将管道上方大堤填筑或吹填土的压载传导至深层地基。
所述承台可以为现浇混凝土板式承台或者预制混凝土板式承台,或者是混凝土套箱承台。
作为优选,所述基桩为预制板桩或预制U型板桩或钻孔灌注桩。
为了消减侧向堆载的附加载荷,所述桩基承台结构的两侧一定范围内设置数根高压旋喷桩或水泥搅拌桩。
为防止门字型桩基承台结构沉降对管顶土体产生挤压变形,根据沉降计算成果在承台底面与滩面间预留一定高度的空隙,能使管道的变形和位移控制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穿堤管道保护结构能够优化防洪工程新建大堤和圈围工程的布局,降低工程投资,同时降低防洪抢险和运行管理压力,提高圈围成陆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圈围土地面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显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轻易想到替换或变化以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友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62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内蠕动式移动机构
- 下一篇:DMOS及CMOS半导体装置的增强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