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49078.X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0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全民;吴玉堂;朱敏;黄胜弟;王国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光研软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115 | 分类号: | G02B1/11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12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211123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宽带 增透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属于增透膜领域。
背景技术
增透膜又称减反射膜,沉积在光学元件表面,以减少表面反射、增加光学系统透过率的光学薄膜,它可以通过减少系统中的散射光来提高对比度。
现有的增透膜存在透波段窄、反射率高、膜层间应力不匹配、膜层附着力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透波段窄、反射率高、膜层间应力不匹配、膜层附着力差等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包括顺序相接的ZnSe基底层、第一YF3层和第一复合层,或包括顺序相接的第一复合层、第一YF3层、ZnSe基底层、第二YF3层和第二复合层;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均包括相互交替的锌化合物层和MgF2层,其中,锌化合物层为ZnS层或ZnSe层;第一复合层和第二复合层中的锌化合物层均有2-5层。
上述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具有透波段宽、反射率低、膜层间应力匹配、膜层附着力好等优势。
为了进一步提高增透效果,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包括顺序相接的第一复合层、第一YF3层、ZnSe基底层、第二YF3层和第二复合层。也即在ZnSe基底层的双面都复合增透膜。
本申请增透膜的透波段为1-5微米,优选为,透波段为1-3微米。本领域,波段每拓宽0.1微米都是非常难的技术。
为了进一步提高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的附着力,同时拓宽透波段,锌化合物层为ZnS层。ZnS成本低、性能好。
为了提高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的增透性能,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的最外层为MgF2层。
从ZnSe基底层到YF3层的方向为从内到外的方向。
为了提高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的增透性能和附着力,锌化合物层与YF3层相邻。本申请相邻指所提及两层相接触、相贴合,之间没有其他物质。
为了保证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增透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包括顺序相接的第一MgF2层一、第一ZnS层一、第一MgF2层二、第一ZnS层二、第一MgF2层三、第一ZnS层三、第一YF3层、ZnSe基底层、第二YF3层、第二ZnS层一、第二MgF2层一、第二ZnS层二、第二MgF2层二、第二ZnS层三和第二MgF2层三。
上述采用三种材料在基底层的任意一面交替蒸镀的总层数为7层,在1-3微米波段的单面平均反射率可达小于等于1%,双面镀膜(双面镀相同的7层膜)的平均透过率大于等于98%。其中YF3层的材料选取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所得膜层的附着力和耐刮擦性能。
为了兼顾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的增透性能和附着力,第二ZnS层一、第二ZnS层二和第二ZnS层三的厚度依次减小,第一ZnS层一、第一ZnS层二和第一ZnS层三的厚度依次递增;第二MgF2层一、第二MgF2层二和第二MgF2层三的厚度依次递增,第一MgF2层一、第一MgF2层二和第一MgF2层三的厚度依次减小。
为了兼顾近红外到中红外宽带增透膜的增透性能和附着力,从第二YF3层到第二MgF2层三,各层的物理厚度依次为23±2nm、75±2nm、30±2nm、27±2nm、37±2nm、20±2nm、233±2nm;从第一YF3层到第一MgF2层一,各层的物理厚度依次为23±2nm、75±2nm、30±2nm、27±2nm、37±2nm、20±2nm、233±2nm。基底层的厚度为3-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光研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波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光研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4907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