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护桩有效
申请号: | 201720851526.X | 申请日: | 2017-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16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坚中;杨彬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7/20;E02D5/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护桩。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维护工程和边坡稳定工程中,常采用钢筋混凝土圆桩结合水泥搅拌桩形成的围护墙,也有采用振动沉管T 形桩或采用SMW 工法(水泥搅拌土中植入可回收的大型工字型钢形成围护墙)。钢筋混凝土圆桩是传统工法,由于为圆桩,其与基坑周围的接触面方向均不同,则在受到基坑挤压过程,起到支护作用的仅仅为一个方向的单一点,使得钢筋混凝土圆桩中的钢筋每个方向仅仅有一根受力,容易造成受力不均匀,抗弯、抗剪能力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弯、抗剪强度高的支护桩。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支护桩,包括主桩、腹板和翼缘,多个所述翼缘环绕主桩均匀分布;所述腹板设置在主桩和翼缘之间,且两端分别与主桩的内壁和翼缘的外壁固定;多个所述翼缘相邻的端面之间设置有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主桩、腹板和翼缘之间形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混凝土抗压层。
采用上述方案,主桩、腹板和翼缘一般通过铸造或挤出等方式与预先成型;在进行组装加工的时候,向容置腔内填充注入混凝土,而后加盖承载板,待凝固成型之后,承载板、混凝土抗压层固定为一体;钢材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而混凝土层具有较强抗压能力;在承载板受力的时候,混凝土层和翼缘的端面均受压,混凝土受力专递至主桩外表面和腹板上,同时翼缘传递至腹板;而腹板由于其他容置槽内的混凝土层的抗压抵接,抗弯能力较强;即在承载层单面受力的时候,多个混凝土层和腹板共同形成抗弯、抗压受力,使得整个支护桩具有极强的抗弯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在受力的时候,承载板作为平面,可以直接与基坑或边坡等结构中以面进行承载抵接,相对线抵接,且在承载板抵接受力的同时混凝土抗压层分散受力,以此在抗剪切能力上大大提高。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承载板的端部设置导向面朝向主桩的限位凸,所述翼缘上设置有与限位凸配合的限位槽。
采用上述方案,便于在加工工序中,先填充混凝土后加设承载板的工序操作;在加盖的时候通过限位凸导向面的避免可以直接装入;而在装入之后由于限位凸的另一侧没有导向面,不易脱落,从而使得承载板易装难脱落;加工组装之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翼缘为弧形,且弧形的周向端面经过主桩的轴线。
采用上述方案,翼缘为支护桩的非主要受力承载面,在承载板受力之后弧面结构能够起到较好的力的分散作用;同时由于其弧形结构,承载板与其对接端面为斜面,而起到较好的定位作用,避免在组装的时候落入容置槽内。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承载板的板面上沿主桩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个与混凝土抗压层固定连接的紧固螺钉,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紧固螺钉的螺帽的沉头槽。
采用上述方案,紧固螺钉在混凝土抗压层尚未完全凝固的时候嵌入,待凝固之后,紧固螺钉的螺纹与混凝土抗压层形成防脱抵接,从而加强了承载板与混凝土抗压层之间的 固定效果,而沉头槽的设置则保持承载板的板面的平整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腹板、翼缘、承载板均设置为三个。
采用上述方案,三个的数量形成三个容置腔,即三个混凝土抗压层;既不至于使得混凝土抗压层的跨度过大,又避免过多的混凝土抗压导致力的分散效果较差;还避免了因为容置腔的腔室较小,在浇筑的时候难以填充至边角而导致分层状况。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承载板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排气孔。
采用上述方案,排气孔用于对混凝土抗压层在浇筑的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或在加承载板的时候滞留的气体,并且在加承载板的时候可以让多余的混凝土从排气孔内挤出,以方便加承载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主桩沿轴线贯穿设置有穿孔。
采用上述方案,减轻支护桩的重量。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容置腔沿主桩轴向的两端开口上设置有挡盖,所述挡盖的轴向端面设置有与穿孔螺纹连接的接柱。
采用上述方案,阻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从两端脱离,且在端部形成防护,放置混凝土抗压层单独直接受力而导致分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承载板作为主受力面,而混凝土抗压层进行辅助受力,极大的增大支护桩的抗剪切能力和抗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支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图1在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支护桩垂向于承载板的投影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天和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8515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电龙骨滑动端子接电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耐折数据线